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5 more reasons for STOP USING IE6....你他XX的不要再用IE6拉....


5 more reasons for STOP USING IE6....你他XX的不要再用IE6拉....
1. Your security and your company’s security are at risk - 你和公司都很危險...
2. World governments are suggesting you switch browsers - 世界各政府都叫你不要用了...
3. Even Microsoft wants you to drop IE6 - 連始作俑者微軟都跟你說他們不再幫IE6硬起來了...
4. Not wanting to upgrade from Windows XP isn’t a legitimate excuse anymore
5. This will not be the last massive IE6 security breach - 老師跟你說了~不聽!!不聽!!不聽...被駭了, 怪自己笨吧...



趕快停用IE 6吧 -1


趕快停用IE 6吧
    
ZDNET部落客:Ed Bott2010/01/19 07:00:00
若你的組織/企業還在Windows XP上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現在該停止了。

市場上現在已經有許多IE 6以外的其他選擇,包括Mozilla Firefox與Google Chrome,若非用IE不可,那麼微軟也有提供更新版的,包括2006年10月就已經推出的IE 7,還有在2009年3月推出的IE 8,後兩者更新版不論在功能或安全性上都有大幅提昇。

若你是企業的IT人員,現在還允許公司裡面可執行IE 6,那你得懺悔自己不夠專業。你覺得這個批判太強烈嗎?那不妨看看Google、Adobe還有一堆最近被中國駭客攻擊導致企業原始碼與機密資料外洩的資安專家吧,這些有組織的駭客是從哪個破口攻入的呢?根據微軟自己的說法,正是IE 6

「目前,我們知道有部分針對性的攻擊利用IE 6這個漏洞來進行攻擊,我們還沒看到有利用其他IE版本所發出的攻擊。」

微軟在資安回應中心一篇名為「Mitigating Factors」的文章中有明確提到,本次用來攻擊的IE 6漏洞程式並無法在Windows Vista或Windows 7的 IE 7與IE 8發生作用。若你是在Windows XP SP3使用 IE 8瀏覽器,保障會多一層,這是因為預設會啟動「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功能之故。

微軟資安研究中心工程部門的Jonathan Ness在另一篇部落格也說得很清楚:

「至今我們所看到的攻擊,包括已經被公開的範本程式,都只會影響使用IE 6的客戶。較新版本的IE雖然也會受該漏洞影響,不過因為有規避功能,使得駭客比較難得逞。」

若你的組織/企業還在Windows XP上使用IE 6,你可直接把本篇文章寄給你的CEO或CIO,或任何一位公司管理高層。記得以下這張圖片也會放進去:



沒錯,或許最快這幾天這個漏洞就會補起來了,但一定還會有下一個,且說不定攻擊範本現在就有了。在2010年的今日,市面有這麼多種選擇,貴公司還執意使用不安全的網際網路基礎建設實在沒有理由。

IE 6用戶,該是換一套的時候了。你的IT部門其實早有三年時間可換掉IE 6,若這種事他們處理不來,或許也是該換人的時候了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

原Po作者: 寒江月2010-01-14 09:10:08
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


作者:virushuo 发表于 2010-01-14 22:01 最后更新于 2010-01-14 23:01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0/01/14/blog56google_blogtinyfool_1_go.html

很久不在这个blog上写和技术无关的东西了,尤其不想写跟业界有关的东西,觉得太空,太忽悠,对别人没价值。但这次,我想写写这5,6年对google和百度的一些观察心得。这里面,这里面存在大量的个人推论,我并不能担保完全正确,请只当作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这篇blog主要由我完成,Tinyfool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亦有重要贡献。

1 google,不作恶,信息流动

众所周知,google的目标是"整合全球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这可以看作加快信息流动。信息流动变快是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加速,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线,快即是价值。从蒸汽时代到现在,每一次让移动速度加快的方式都造成了人类巨大的变化,只不过,在蒸汽和机械的时代,加快的是人和货物的移动,信息时代加快的是信息的流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实体物质的流动。比如,我们不再需要人去送一封信,而只需传递一封电子邮件。我们也不那么需要去订阅一份报纸送上家门,而只需要浏览门户网站。这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改变。而Google所做的,是继续加快这种信息流动的速度,让人们需要的东西更快的呈现在眼前。

Google始终坚持Pagerank排名,除了惩罚作弊者,并未干预过任何排名。这是因为,信息的正常流动才会加速,加速信息是Google的价值,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Google绝对不允许把广告插入到搜索结果中。否则搜索结果质量会下降->用户不满意->搜索量降低-> 广告点击降低,最终仍然造成收入下降。(后面我们会讲到百度完全不同的做法)

投放过Adword的同学会发现,并非价格越高越好,就算单价非常高,如果匹配度很低,广告点击率就会很低。这样Google仍然会降低这种匹配的出现频率。这样就避免了在A在B的搜索结果中投放"我是B"的广告来误导用户。

在这个体系下,有用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信息流动会变快,Google会推动这种信息变的更快,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会阻碍信息流动,Google就让他变的更慢,直到被放弃。

Don't be evil 这句口号,可以理解为东欧出生的布林对人生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Google商业利益的准则。因为,越是不作恶,越是让信息有序,正常的流动,给 Google带来的实际利益也就越大。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作秀的口号,事实上这是商业和个人追求的双重准则。


2 baidu,竞价排名,Google

百度显然看到了搜索的巨大价值,于是挤进了这个市场。我们且不论搜索质量,先看百度的利润来源。

百度同样有右侧广告(类似Adsense)和左侧排名。左侧排名就是所谓的竞价排名,这是百度的"创新"。竞价排名是百度收入的主要来源(注1)。

前面说过,竞价排名会干扰用户搜索体验,这大家都深有体验,某些热门关键词,百度前几页的结果都是竞价结果。那么为什么Google不敢这样做,而百度这样做就赚翻了呢?

昨天我在twitter上说过一句话:"adsense是促使信息有序流动并盈利,竞价排名是破坏信息流动并盈利。也难怪两个公司的人看问题截然不同。"

很多人有体验,如果你的搜索结果比较靠前,百度会有销售来找你做竞价排名,如果不做的话,很快你的搜索结果就骤减。这种"巧合"正好说明了阻碍信息流动也是可以盈利的。换言之,帮助别人照看孩子可以赚钱,威胁别人家孩子来收保护费也可以赚钱。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阻碍信息流动的应该会被用户抛弃,在百度这边为什么情况相反呢?

搜索引擎的结果好坏实际很难评价,通常来说,"好10%"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在这个市场上反复被证实,仅仅让搜索结果比对方好10%,或差 10%,不会对用户体验影响太大。第二梯队中的搜狗,有道,搜索结果未必真的比百度差多少,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翻身。同样的竞争也发生在了 Google,Bing,Yahoo之间。换言之,搜索引擎产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产品。

在百度起家的年代,Google遭遇了最严重的屏蔽。大家应该都有体验,在大公司内基本无法正常访问Google。我们且不去讨论这种屏蔽的始作俑者是否是百度(无论百度是否加快了这种行为,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发生)。那几年,又正好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年代(注2)。大量的新互联网用户直接成为了百度的用户。

搜索引擎市场上,"获得第一批用户"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百度和Google的产品和收购策略,百度通常收购能带来巨大流量的产品,包括hao123,天空软件站等等。而Google收购的通常是具有独特的技术,可产生独特数据的产品,比如Analytics,blogger。

百度的主要企业运营行为是围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这些方法包括:工具条,hao123,和软件下载站合作等等。Google被屏蔽看作这种行为的反向手法,无论是否百度造就的,至少这个结果导致了百度获得了更多的第一批用户。

在一个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上,百度可以"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时候,他破坏一部分信息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因为用户毫无比较。

Google的铁杆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用户,这部分用户用过Google,也用过百度。有明确的比较和鉴别能力。他们最终选择了 Google。另外一类是专业用户,他们真的发现百度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时候Google对比百度的优势大大增加,到达了用户满意程度的临界点,于是这部分用户也选择了Google。

在中国互联网上,大部分用户偏重娱乐。这些用户很难分辨Google和百度的区别。甚至他们会觉得百度更好一些,因为百度提供了方便无比的MP3搜索。他们一旦先尝试了百度,那么就会留下,继续成为百度的用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3 谷歌做了什么

2006年,Google决定开设中国办公室,并命名为谷歌。这是Google创始以来,最大胆,也是最小心的尝试。他们从来没有过试图进入一个需要过滤某些内容的国家(如前所述,这是阻碍信息流动,同时也背叛了Google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到Google的小心翼翼。比如,Google.cn是没有Google Account的。用户不能注册,也就没有密码,因此也就没有泄密之忧。后来有人嘲笑谷歌音乐可以用各种帐号登录,但就是不能用Google Account登录。所有需要登录的Google服务都没有进入中国。包括Gmail,Gtalk,Blogger等等等。

Google从进入中国那一天,就给自己设置好了底限。这种底限,就是李开复所说的"总部压力"。

李开复的谷歌,是谷歌,绝不是Google。是一个像百度的外企。

3个字可以来概括谷歌几年的工作:"倒流量"。倒流量的工作由一系列的合作(迅雷,sina,天涯,265)完成。这和Google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Google几乎不去主动谋求流量,产品质量会解决所有问题。但谷歌必须谋求流量,一个急进,喜欢去大学讲座和写书的职业经理人,不会有创始人那样的耐心慢慢的守着一个市场。这让谷歌越来越像百度。

众所周知,用和对手一样的手段不可能打倒对手。

谷歌推出的最重量级产品,是谷歌音乐。这显然是看到了百度在MP3搜索上获得的好处,意图获得以娱乐为主的用户。当然,鉴于Google全球的品牌,这些音乐需要有版权。我不评价这个产品的好坏,但这显然和Google总部习惯格格不入。难道Google不知道去做一个音乐下载产品吗?难道 Google不能去做一个下载站吗?总部不去做,只不过是因为这和价值观不符。

同样的价值观不符,还包括和天涯合作的来吧。之前说过,除了独特的数据,Google不会主动创造内容。以Google的胸怀,可以去索引百度贴吧和知道,并放在结果的显著位置,但没必要自己去模仿一个贴吧出来。这种竞争的水平太低了。

甚至,谷歌把中国访问Google.com的流量"劫持"到了Google.cn,以便提高自己的"占有率"。这件事让很多Google老用户恼火,Zola曾经在某个李开复参与的活动中举手提问,如何才能在中国正常的访问Google.com。

"倒流量"之后,谷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这是应该的。不过,新上升的占有率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搜索流量就不得而知了。正如百度搜索和贴吧等产品的比值是个秘密一样。

百度跟在Google后面,而谷歌跟在百度后面。

除了倒流量,谷歌也在"抓收入"。

投放过Adsense的朋友,大概会记得,Adsense的匹配质量越来越差,医疗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之前经常有人因为作弊被封掉帐号,后来再也没人说过自己的帐号被封。

我07年的两篇blog提到了这件事:
对不起,这是谷歌,不是google
去掉了blog上的google adsense

这两个特点都不是Google Adsense应有的特性。Google Adsense应该是匹配准,不干扰用户,且提供有用信息。时常读英文内容的人会时常看到Adsense广告的匹配相当精确,时而有点击的必要。

离开了这两个特点,可以把谷歌的广告看作一个大的广告联盟。这和拿了很多小网站的Banner的流量去找广告主谈价本质是一样的。在这种广告销售策略下,不需要匹配,不需要杜绝点击欺诈。最舍得花钱投这种广告的,无非是医疗,美容几类。

这几类是最赚钱的部分。不仅对于谷歌,对于百度,甚至对电视台都是一样的。

关于Adsense的故事,可以看看Tiny这篇文章 :我和Google Adsense那点故事

在这5年中,最常被记者们提起的"谷歌困境"就是"总部压力"。在我列出的这些部分,都已经触及到了Google价值观,所以Google必然不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2005~2010这5年,Google做了什么,谷歌做了什么。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项目。虽然结果看起来似乎都是:"市场份额增加,收入增加",Google在这几年,砸实了搜索的基础,扩大了搜索的内容来源和范围,把索引伸向了非数字内容,完成了地图/卫星图 /Earth/街景等一系列重要产品,完成了在移动和3G方面的布局。谷歌做了什么呢?音乐,热榜,还有一个抄袭的输入法。

从谷歌存在的那天,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核心意思是:要么把中国当作研发基地,投资,研发,但不运营,要么就干脆去印度开分公司。不幸言中。

4 孙云丰的观点

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方面考量,都可以看出Google的不作恶,并不是作秀的口号。对于一个靠信息有序化赚钱的公司,必须要不作恶才行。百度正好相反,必须要作恶才行。

Google是幸福的,可以把商业价值建立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之上。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很不幸,百度不行。

孙云丰的言论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认为Google不是人权斗士,只是个为了利润的市侩分子。另一方面,他又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宣称百度的道德感。这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冲突。如果Google只为了利润,那么百度同样不应该有道德可言。

一方面,他宣称自己观点毫无错误,另一方面,他又删掉了自己的文章。有人说删贴未必是他自己的意愿。那么,作为宣称"有道德感"的百度员工,他不应该屈从别人的意见删掉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作为百度高管,不应该允许百度公关去打电话要求别人删贴。

今天有一些百度员工为孙云丰辩护,这些说法同样无法自圆其说。试图证明百度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并不能证明孙云丰说的正确。正如纳粹德国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并不能证明希特勒是正义的。他们甚至自相矛盾,认为孙云丰对竞争对手恶言相对是正确的,其他人骂孙云丰是错。如果孙云丰代表自己骂了一家公司,该公司的用户有权回击。如果孙云丰代表百度,那他严重的缺乏职业道德。从任何角度,我也得不出百度员工和前员工的那些结论。

当然,我从来也没认为过百度是一家很糟糕的公司,甚至很多次认为百度正在逐渐变成一家有责任感的公司。遗憾的是,从高管到员工,似乎都没和这家公司一样完成这种转变。

不要以为这次事件打击了Google在中国的份额就幸灾乐祸,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消失了。这和市场份额无关,和宏观形势有关。这个国家温情脉脉的互联网时代就此结束,就好比IT精英们看不起的那些传统生意人一样,慢慢被兼并,重组,消亡,剩下的那一点,会被扫倒利润微薄的边边角角。就好比,你家楼下菜市场那个可怜的菜农,守着那一点点收入,还要担心城管。这是这个行业中每个人的悲剧。

Tinyfool说:百度的矛盾在于,Google的成功是他在全世界资本市场受宠的原因,但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想google死掉会更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在中国出现了,他们真的会高兴吗?

Google给我们的最大价值,除了信息流动加速,就是信息永存。当我写完这篇blog,发布在我的blog上,按下"发布"之后的几分钟,各种蜘蛛就会蜂拥而至,把这篇文章复制若干次,存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文章即永存。无法被某个组织控制或删除,也无法阻止其流动。公关公司不行,某个国家政府也不行。孙云丰的言论,和百度其他员工的言论,也将和这篇文章一样,被永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热爱Google的原因。

现在,我要按下发布按钮了。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A new hope in Galaxy?? Android 2.0 on Galaxy!!

有關這個消息的來源,我猜原始的應該是從Samsung Twitter來的,
這是在HDBlog的文章,原文連結
從文章中他們也是保有懷疑,不管來說都是希望這個2.0可以實現!或許就像Star War一樣,A New Hope in Galaxy !!

另外,文章下半部也有提到Google站上的圖片 - 1.6的Galaxy!!
是美工犯錯嗎?把1.6的圖片貼在Galaxy上? 還是有什麼事情在背後發生???犯錯的還是Google ???

話說回來....我並不期待台哥大會有第一時間的更新,讓我們把目光投在香港吧!!或者直接應上歐版韌體
大家搬個板凳來看戲吧........

Looking forward a whole new Galaxy~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By the way, 有圖有真相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中國觀察】過與不及的戰略機運! by 假圖天國

JAN 04 MON 2010 07:57

原文

【中國觀察】過與不及的戰略機運!
過去的2009這一年,老實說真的是中國近五十年來,在國際事務上最有斬獲的一年。原因很簡單,除了金融風暴的不安讓中國崛起論更加的穩固外。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也在直接與中國有利害關係的其他國家,新選出的領導者,都是極度
缺乏外交經驗的新手,而且其智囊團隊也幾乎都一樣稚嫩。對比於一個不用經歷定期改選,有穩定外交團隊與領導人的中國,這些國家在去年間與中國的幾次過招,完全高下之判。歐巴馬慘不忍睹的中國行,回國後慘遭美國媒體的圍剿,日本的小澤一郎訪日之行,亦被日本媒體嘲弄為帶著小澤兵團去朝貢。至於台灣領導人卑躬屈膝、進退失據的窘態,相信大家更都看在眼裡,台灣媒體已經有成篇累牘的各種報導。


當然,會有這樣的情況,與這些國家的選民,厭倦了過去執政者的空話有關,希望能選出不同的領導者,以改變陳舊的政治生態。但是有趣的是,使這些選民作出不同選擇的主因,幾乎都是國內的議題,但是選民沒有想到的是,沒有行政官僚經驗,只藉有外表形象清新而喊出「改變」口號者,其經驗的稚嫩,對國內施政議題也許還能慢慢摸索,但是在國際外交場合,對付他國老奸巨滑的職業政客與外交官,卻完全毫無招架之力。美國的歐巴馬就是如此,日本的鳩山內閣雖然長於派閥政治,但是執政外交經驗一樣不足,靠的是選民對自民黨長期執政的厭惡而上台,南韓總統李明博更是從商業裡出身,而台灣的例子就更不必多言。歐巴馬對中國的軟弱、李明博在進口美國牛肉與北韓問題上的誤判,鳩山內閣在普天間機場遷移問題上的搖擺,與特例讓天皇接見習進平,都重挫這幾個政府的聲望,甚至讓傳統上支持這些領導人的媒體也開始嚴詞抨擊,其實都反映了這些民選領導者因為對國際問題的天真與大意,進而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施政支持度。

這對於甫辦完奧運,正躊躇滿志的中國而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戰略契機,畢竟能夠利用這樣的局勢,在國際外交上更下一城,對於中國這個急欲建立民族自信心的國家,是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對中國而言,感到最棘手的台灣問題,幾乎已經不是問題,台灣目前的國安團隊軟弱可欺到幾乎任人宰割,C咖一出就足以收拾台灣目前檯面上的中國事務官僚。往昔罩著台灣小老弟的美國老大哥除了外交經驗不足,更忙著增兵阿富汗與解決去年金融風暴的善後問題,無暇顧及台灣事務。中國正在藉著突破台灣問題,一路恩威並用的拉攏並威嚇日本與南韓這兩國,試圖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建立起屬於中國的新戰略秩序。而這樣的戰略的確奏效,整個區域平衡過度傾斜的情況,也的確在2009年這一年達到了最高峰。但是這對中國而言會是好事嗎??其實個人覺得,還在未定之天。

胡錦濤提出的和平掘起論,其實是個聰明的論點,只是受限於中國內部的鷹派勢力,與被迫以偏狹的民族主義鞏固政權,所以對內的宣傳,也不能放鬆。許多中國對外作出的動作,其實很大一部份都是要「出口轉內銷」。畢竟共產黨政權的
持續與個人權力的穩固,又往往超越中國這個國家的國家利益。但是這樣的強硬動作,往往會一再的激怒鄰國。最好的例子就是彈道飛彈打航母的論點,這個幾乎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實質價值的論點,卻被中國的媒體大幅度的轉載,其實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中國今日誰也不怕」的民族驕傲感。否則以軍事論軍事,就算中國真的不管國計民生與武器實用性,砸了大錢研發出了這樣可能不那麼實用的武器,其宣傳運作的模式也不應該如此的輕佻與誇張。但是這樣的新聞,其實又更加的讓中國威脅論者擁有了論述的材料,讓中國是西太洋惡獸的恐懼感節節上升。

這些本來不應該如此軟弱的領導者,就像一面照妖鏡一樣,讓大眾看到了有朝一日如果中國真的崛起,各國將會如何的卑躬曲膝,中國的態度將會如何的囂張無禮,西太平洋過度向中國傾斜的惡夢好像在今天就倏然到來,讓許多本來就對中國不懷好感的人更加的驚恐。這個氛圍其實慢慢在2009年的下半年間悄悄形成,一些知名學者也陸續發表了對中國的憂慮,比如炙手可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其新年第一砲就直指中國操控外匯市場的惡劣手段,是傷害全球經濟的元凶,而在外交戰略層面上,有學者重要期刊上撰文指出台灣已經芬蘭化,並呼籲美國考慮放棄台灣這個過去的戰略夥伴,但是這反過來說也警示了美國在西太平洋想要維持的均勢已經被打破。特別以台灣為例,在傾中政權主政下,長期調查台灣人統獨意向的民調機構所公佈的新民調數據,贊成獨立的比例反而是歷年的新高。更別提日本歷年民調中,對中國的好感度是逐年降底,這都說明了,許多人對於中國是充滿疑慮的。

而與專制中國不一樣的是,民主國家民意如流水,這一梯的懦弱領導人遲早會下台,若要打賭,最先倒台的大概不外乎是日本的鳩山內閣。但是對於中國的觀感與態度則會是一個不輕易變動的版塊,一定成形了,就要很長時間才能扭轉。這
就讓中國要去思考,這一次突如其來的戰略機緣會是好事嗎??有的時候,好事來的時機錯了,也會變成壞事。當中國實際上並未完全準備好時,這樣的戰契就先出現,中國雖然利用這個機會佔了許多的小便宜,也利用飆張的民族自信心,又一次鞏固了共產黨的政權,但是失去的可能是未來真正的機會。因為就目前情勢而言,中國仍然無法在未來數年來真正成為西太平洋霸主,而受到這批軟弱領導人教訓的選民,可能已經記取教訓,鐘擺效應啟動後,將擺回去選出更強硬的領袖,好面對未來他們心中所擔心的外在挑戰。同時,這樣的戰略契機,在一個專制的政府手上,他當然是先謀求自身的統治利益,行有餘力才會去想到國家的利益。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落到共產黨手中,不代表對中國未來的民主自由發展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有利的,中國朋友其實可以好好想想這一點。如果中國開始進行政治改革的契機來臨時,卻剛好撞上各國傾中政策的嚴重反挫,那對中國而言,恐怕將是另一場的悲劇。

俗話說萬事「吉藏凶,凶藏吉」,還真是歷史上不變的真理,不是嗎??

開車不要用手機~

By Engadget

美國政府:拜託各位駕駛別再打電話播簡訊了!



不論是歐陸或者是台灣都已經立法嚴禁駕車上路時,直接用手拿起手機打電話(更何況是技巧級的打簡訊),不過美國許多州還是堅持人民駕駛具有在車上(動態)聽打手機的自由。我們想原因可能不是「捍衛自由」而已,而是就算要強制取締也很不容易,畢竟這已經是大部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相信我們,就算有這道法令也難以阻止大家開車時把手機拿出來。對討厭通電話的我來說,有時開車不打電話反而沒那麼重要,比較手癢的地方是,會忍不住看即時更新的 twitter 和 Facebook。當然邊開車邊看手機很危險的,折衷的辦法是只在等紅燈的時候看,但有時免不了換綠燈時被後面的車輛咆嘯兩聲(現在幾乎不會了,已經很有判斷換燈號時間的車感了)。

既然無法統一立法,美國政府只好用各種嚇死你道德勸說的方式請大家別再行車路上使用手機了,因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車禍結果,成立了非常官方的 distraction.gov 網站,以及拍了八股式的勸說影片(跳轉可看影片)。眾科科們也會在開車時講手機甚至播簡訊嗎?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讓大家不要這樣作呢?安全第一阿!!


Vocation emotion chart XD

假期結束了~
熊熊想到這張圖片.....我還真是不忙阿~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