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轉自癮科技 映像觀點05:自有工廠就一定比較省成本嗎?

映像觀點05:自有工廠就一定比較省成本嗎?

由 Yeager Yu 於 14 hours 之前發表

文章分類: 特輯專欄
圖片來源

前一篇因個人有些感慨,寫出了「品牌與代工」。而在這篇當中,也同樣是個人感慨,因為這件事情太神奇了,有些時候理智上的計算是一回事,親身體驗又是另一回事。這次來談談,關於一家公司,自有工廠能不能更省成本這件事。

以前總認為自有工廠當然是更省成本或是可以賺更多,這是必然的道理(當然前提是所做的產品能夠繼續賣)。有了工廠後,意味著你有了這方面的技術;有了工廠後,意味著你的材料成本比其他競爭品牌低。但回顧一些很大的品牌發展歷史,有時候卻會看到關掉某某工廠的敘述。當然,有些是歷史的進程,比如說現在是液晶時代,製作CRT的工廠,當然是不得不關掉。有些是評估錯誤,產品不賣了,工廠自然也要關掉,沒有存在的價值。但有些卻稱不上評估錯誤,不過卻說因為有工廠愈賠愈多,因此要做切割。產品還是會賣,但就是僅做品牌以及行銷部分,就沒有工廠。

產品還是會繼續賣,但不要工廠,要把它切割出去,在以前其實我不太能夠理解。都自有工廠了,有技術能力,而產品也不是說沒前途,為何決定要將工廠關閉?有了工廠,有了技術,進貨成本又可以比一般沒有工廠的品牌還低,怎會搞到沒有競爭力,要把工廠賣了?

當然,這種大公司的商業策略不是我能懂的,我也不能評論分析什麼。不過因為之前親身體驗到一件事情,終於讓我理解到自有工廠其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也許在表現上來看,有技術有能力;也許在數字上來看,可能很漂亮,很有價值。但事實上會不會這麼完美?答案是肯定不可能這麼美好的,不然就不會有這種將工廠關閉以省成本的事情了。

一般說來,無論是併購還是自建工廠,相信公司都會經過一些決策,評估是否可以更省錢,或是更賺錢。但合併或自建後,往往都會發現好像沒有當時評估來得完美。其實這是大概可以想像得到的事情,對於上面的人來說,有工廠前與有工廠後,都只是一個數字。有時候下面的人提這類專案,一定是講好不講壞,或是避重就輕,或是劃大餅(當然呀,沒提規劃案只是小小課員,有提規劃案變協理,如果你要往上爬的話,當然要想辦法讓規劃案過),將正面的評估拉得很大,負面的可能性降得很低。

而在現實運作時,問題會有很多,產生了一些虛耗的問題。舉個例子,部門協同總會有落差吧,不可能百分之百OK;人事鬥爭也很常見吧,這些虛耗都會有影響。但在當初評估時,合併前至合併後,可能會算員工變成多少,會產生多少戰力,以及要花多少資譴費一類,以及土地要花多少錢一類的。而有了工廠,就可以得到多少利潤或是減少多少成本什麼的,數據可以弄得很詳細,但一些虛耗什麼的,卻不可能在規劃內。

而事實上,一些虛耗卻也很可能是造成失敗的例子。舉個之前一段時間,我所碰到的實例(不過我會打上馬賽克,不會提及真實名稱以及什麼工廠,例如說我底下所提到的是印刷廠,就絕對不會是印刷廠;提到要印Logo,就絕對不是Logo這件事情)。

事情是發生在某一個算是大家聽過的品牌,最近要推出一個新產品,需印上公司Logo,但因為他是新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問了好幾家印刷家,並且打樣,最終選了一家品質超好,但價位不高,才1塊美金。但正式要做時,開了一個會。與會者紛紛問他說,你怎麼不發給自家印廠工廠?這樣不合之前產品的慣例喔。

到最後,這位新人沒有辦法,就只好發給自家印刷工廠。

在我聽了這段事情後,就反問他。自家有印刷工廠,發給自家很正常呀,具備自有技術,又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掌握量產時程,品質控管也容易多了,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他就說了,你想得實在太美好了,在當初發幾家印刷廠商,當然也有發自家廠商,但所給出的樣品,效果最差,顏色不對又容易脫落,而價格最貴,這樣的品質居然要價2美元。貴就算了,品質跟得上也就罷了,偏偏還是最糟的,實在不想發下去。你說品質控管,他又會跟你爭,而且工廠頭頭還是很有力的,遇到這樣的事情,他會硬壓下來,反應又沒有什麼大用。但又因為有所謂不成文的規定,就變得一定要發給自家工廠。

聽了以上的回應,我必須要說,他真是個好員工,還會為產品著想,閉著眼睛下去做,也沒損失,至少可以完成一個員工該完成的事情。反正他又沒有太大的業績壓力。不過這就形成了一個吊詭的事情。最後成品的價位,大約落在30美元。而這30美元的產品,品質水準可能只有20多美元的水準。

一個比較貴,但品質沒有比較好的產品,是要怎樣賣出去?可以預想到工廠這邊因為接了單,採用較爛的材料,又報較高的價位,所以工廠的部分會賺錢,反正一定會有訂單,做自己家的就夠了。但品牌產品出去後,因為價格比較高,但品質又沒有比較好,所以賣得比較不好。結果變成品牌這邊部門賠錢,做不太起來,但工廠卻賺錢的情形。

對於品牌部門而言,對外賣不出去,對內成本又壓不下來,一開始還可以靠品牌影響力吃老本。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見得會吃這套。而工廠所謂的賺錢,是賺自己人的錢,也無能力向外接單。最後的結果會如何,其實不難想像。當然,我相信上面管理的人應該也是清楚有這種詭異的事情,而且我想詭異的事情一定更多(不過更多商業的決策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所以會有關閉工廠或是做工廠切割的做法。

而那位朋友也有提出他的看法,自家工廠當然不能說就完全不發案子,但應該是僅限於一部分,而且保護期最好能夠限定一段時間,比如說兩年或五年之類的,不能只靠自家的案子,也要能夠出去接其他家的。另外,品牌部門發案子時,也要有能夠發其他家工廠案子的權限,才有辦法壓低成本或是做出更好品質的東西。不然一個工廠只接自家的東西,只會愈來愈沒競爭力,但在報表上卻可以出現賺了多少多少,只能說出來跑總是要還的。

轉自隱科技 映像觀點04:也小談一下「品牌」與「代工」

AdTech Ad
19739278
映像觀點04:也小談一下「品牌」與「代工」

由 Yeager Yu 於 24 days 之前發表

文章分類: 特輯專欄
圖片來源:國際商情(雖然不懂貿易相關的東西,但看看內容,感覺都還滿不錯的)

偶然間看到熊老闆的網路格子寫了一篇文章,談到「品牌」與「代工」,內心也有一些觸動,所以也談一下。

當然,沒有辦法像一些商業雜誌,將品牌與代工談得非常宏觀,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啟發(有一篇評論寫得不錯「華碩明基:品牌代工的裂變」)。不過剛好也有接觸到一點點,本篇以個人的親身所接觸到的,來聊一下相關的議題。

在熊老闆該篇文章當中,提到他拜訪了一位台灣製造業的前輩--陳董事長(科科,有製造業的朋友知道是哪一位嗎?),提到他OEM / ODM超過25年,沒有任何產品線的重疊(這也太猛了......),而這位陳董事長跨入配件市場(雖然我不知道是哪種配件,不過要我猜的話,我會猜 iPad 的配件應該有份)做品牌,也限定自己,將不會跨入任何配件品牌的代工領域。

另一方面,這位熊老闆也拜訪了其他廠商,但也讓他覺得奇怪。因為在『商品與價格的定位上,完全無法分辨究竟是要談品牌代工還是品牌銷售。打著自有品牌的棋子,卻釋放出「公模」模式,低價切入「紅海」市場;另有,明明也是「公模」操作,卻要高談品牌,MOQ...。』

在該文中,所提到的兩個重點,關於陳老闆的部分,個人是覺得有些神奇。幫人家代工,然後要產品線完全不重疊,這難度其實非常高。要嘛就是他的單一客戶吃的量很大,不需要再另外找客人;要嘛就是他的產品線的定義是比較寬廣一點的,比如說一樣的內容,但只是外形不同之類的(HTC與Samsung雖然是品牌,但有些模式是可以套用的,他們給美國電信商的手機,很多時候,機能幾乎都差不多,但就是外型有明顯不同)

至於第二點,倒是還滿常見的。比如說我們常常會看到一樣的產品,但卻有不同的廠商推出,就是所謂的貼牌。還有大陸的山寨產品等等。但這部分老實說,以談品牌的格調而言,的確是上不了什麼檯面,但這也可能他們不得不的生存辦法(或是說,以他們的經驗,這是能賺很多錢的辦法)。畢竟要像他文中的陳董事長那樣堅持,不賺那樣的錢,真的是不容易。

而我這邊接觸的經驗,雖然不如熊老闆來得多,不過也有一些感嘆。尤其當一個工廠他從代工,想要做品牌時,心態以及實務上的轉換,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比如說熊老闆所提到的,明明是「公模」操作,也要談品牌,這是一點。

再來就是代工的量遠比初期建立品牌的量要來得大,因此在品牌初期建立時,常常因為抵觸到代工利益,對不起,以代工為優先。舉個某廠商的例子,代工某產品的量每個月有幾千、幾萬個,但初期建立品牌時,一個月在台灣的量,也才幾十個。因此,可以想像得到,這位要建立品牌的員工,做什麼動作都不容易拿到內部資源。每次在月報時,都要硬著頭皮報,別人是幾百萬在報的,而他可能是幾萬在報的。

如果這家公司的老板,還是著眼於現在可以看得到的利益,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指著這員工的鼻子罵個兩聲,叫他好好做品牌,但卻又不倒足夠的資源下去。因為還是要以代工的利益為重呀,資源當然都給代工部分。

在這樣的情形下,品牌無疾而終的機會當然是很高。

從這裡可以延伸出一點,那就是以代工心態來看品牌。因為還是代工心態來看品牌的建立,上面談品牌應該要怎樣怎樣,但卻又礙於代工的利益,不給品牌成長空間(當然,任何人看到短期內,一個是幾百萬,一個是幾萬的情形下,要選擇品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更何況打品牌很花錢,又不是說成就成)。

我想以「公模」模式來操作品牌的手法,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所發展的應對方式之一吧。

代工心態還有一點讓人覺得不是很理想的,就是Cost Down這件事情。如果說是隨著製程進步或良率提升或是找到成本較低但表現一樣甚至更佳的材料,更甚至是換了供應商,結果成本降低而品質沒有變差是最理想的。不過個人所看到的,往往Cost Down 都是朝品質更差的方向去做。當然,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是重要的。不過要談到品牌時,總不會只有一項便宜的價格可談吧。品質應該也是一個重點。不過在接觸廠商時,個人所看到的,是能減一塊錢是一塊錢。我想這大概是在代工的時候,面對下單的廠商,他們都會要求更低的價格,那麼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必要回頭來壓協力廠商或是一些材料的價格。另一方面,由於代工的量大,如果每件產品的單價可以壓得更低,也意味可以賺得更多。

不過在談品牌時,總是要有獨特的特點出來,這種Cost Down的心態,可能就要有一點調整。至少在你的品牌要求品質時,關於品質部分的元件,就不太適合以這樣的心態來做。

這部分最被常舉例的,大概就是蘋果了。我這邊也有聽過一些類似的,據曾替蘋果做過東西的廠商說。比如說像外觀,那個漆要怎麼噴,在設計上已經很硬了,而且良率不是很高,在外觀設計上的成本非常高。原本都是做不到的,但在要求下,你為了要爭取這個訂單,就要想辦法做到。

品質的影響在哪裡?不是立即性的,也許一開始不會有什麼影響,但久了就會有效應出現。比如說在不久之前,台北還滿常下雨的。朋友去一家滿有名的雨傘店面,買了一支399元的雨傘。剛買的時候覺得很不錯,全紫色,傘柄還用皮革漆。結果才用個一周,皮革漆就脫落了......,而且傘布就破洞,傘骨有問題。送修後拿回來一開,傘骨又出問題。雖然這店面打著永久服務的招牌,但他已經不會再去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家雨傘店的品牌打得很成功就是)。而蘋果產品雖然我沒有什麼使用,但沒有使用是一回事,但蘋果對於外觀的設計水準,是會讓人印象深刻的。

從這邊其實還可以再衍生出一個問題。我們常看到某知名品牌產品,是由某某某代工的。然後現在這個代工品牌自己推出了產品,並且打著是代工大廠,所以技術一流,品質很好,而且價格不到知名品牌的一半之類的。每次看到這個,我只有兩個字可以說:「放屁」。

因為很神奇的是,知名品牌要求這代工廠要做OOO,又要做XXX,一些有的沒的製程或做法。一旦代工廠要推自有品牌時,這些OOO或是XXX的做法,通通被省略去了。的確,價格便宜了,但品質也跟著爛下去。比如說這家是幫Sony代工液晶電視的,那麼當他推出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時,我們可以知道他的價位會親和很多,但不要奢望有一樣的顯示水準。因為有代工能力,所以推出的產品很好,這純粹是行銷語言呀。代工廠有能力沒錯,但所推出的產品,相關的料件以及技術會不會放下去,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最後要提的是,代工廠要走品牌的道路說難不難,說簡單也還真不容易。在公司內部,大概只有兩類人比較有機會提出品牌這件事情。一種是公司有絕對決定權的大頭,另一種是進公司後很有野心的下層人員。不過,轉型成為品牌的做法,下層人員提出的話,幾乎是不會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對於中階管理人員來說,在公司當中,減少錯誤的決策,遠比挑戰更為重要。再加上中階管理人員也有揹業績,難道要中階管理人員冒著失去百萬業績的風險,來成全這初期幾萬元的業績嗎?這可能甚至一個人的薪水都不夠付呀。所以中階管理人員不會去提品牌的事情(除非他本身沒揹相關的業績,或是階級還有再上跳的可能性,有野心再往上爬),而下層提出來的規劃,也會有意無意打壓。

所以,若能夠看到一個代工廠能夠成功轉型品牌廠商的話,可以肯定的是這公司最大的頭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也應該壓了不少反對的聲浪(當然嘴巴喊喊品牌,但還是走代工模式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才有機會成功,而這也大概就是為何代工轉成品牌成功的例子,總是佔少數的原因吧。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轉自.....http://puppydad.blogspot.com/ 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2010-12-13 08:55 |迴響:547|點閱:147387

是的,我借用了John Denver的經典老歌歌名,「Leaving on a Jet Plane」,我最近常哼唱這首歌。順帶一提,此曲於1966年發表時,原名為「Oh Babe I Hate To Go(喔,寶貝我不想走)」,好吧,兩者都能代表我的心境。

因為從昨天起,我離開了工作十六年又五個月的《中國時報》。

離開的原因很單純,不是跳槽、不是資遣,不是優離優退,而是「我再也無法說服自己,這是個值得託付的行業」。

說來矛盾,兩年前,我調回報社擔任調查採訪室記者,期間沾了一群優秀同事的光,陸續參與「我的小革命」、「民國九九,台灣久久」、「名人家族故事」、「不景氣不低頭」等系列報導,兩任總編輯給予極大的尊重與空間,一方面,這差事是值得賣命的、這報社是值得賣命的。

另一方面,我越來越難獨善其身、越來越難假裝沒看到,其他版面被「業配新聞」吞噬侵蝕的肥大事實,新聞變成論字計價的商品,價值低落的芭樂公關稿一篇篇送到編輯桌上,「這是業配,一個字都不能刪」。

然後,它們像是外星來的異形,盤據了正常新聞版面,記者努力採訪的稿件被擠壓、被丟棄。記者與主管被賦予業績壓力,不得不厚著面皮向採訪對象討預算、要業配,否則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配合報社政策」。

一家親愛的報紙同業,甚至採取浮動薪資,廣告拉得多,業績達成率高,才能享受較好的待遇。另一家報紙主管開會時,公然指責不配合的女性同仁說,「大家都在賣屁股,你不要自命清高」。

於是,記者變成廣告業務員,公關公司與廣告主變成新聞撰稿人,政府與大企業的手,直接伸進編輯台指定內容,這是一場狂歡敗德的假面舞會;花錢買報紙的讀者,卻不知道自己買了一份超商DM與政府文宣。

所以我遞了辭呈,辭職理由填寫很翔實:「台灣報紙業配新聞領先國際潮流,自認觀念落伍告老還鄉」,我希望留下紀錄,或可作為一種溫柔的抗議,一種委婉的提醒。

991213a.jpg

在此同時,我必須聲明:

一、我抗議或提醒的對象,是整體報業環境。有些同業的賣相更凶狠、姿勢更難看;而且我必須說,《中國時報》待我不薄,我也付出自己最精華的青春歲月,如今拍拍屁股,兩不賒欠。我衷心寄望這家六十歲的老報紙,除了錙銖計較下一季的財報,也能一如老闆蔡衍明的社慶宏願,「不僅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華人媒體集團,更能成為最有影響力、最受尊敬的媒體集團」。

二、我無意指責或鄙視任何個人,報社裡有許多我尊敬的同儕,他們大多比我認真敬業、大多像我一樣痛苦無奈,然而這時節這景氣,誰沒有老母幼子要養?而且,我也曾是奉命行事的一份子,因此,我沒有權利批評任何人,但我必須一次又一次、反覆地說:業配新聞是欺瞞讀者的,違反專業倫理的,破壞社會信賴的怪物。

三、先講好,我的人品一點都不高尚,我貪財、好色、嗜酒、物質欲望強、騎50cc機車偶爾會超速、曾有刷爆信用卡的紀錄。但至少,我知道,這一行有些不該跨越、不該碰觸的紅線,越過此線,左邊是山岩峭壁,右邊是斷崖狂濤,毫無閃躲會車的僥倖空間。

舉幾個例,當我跑社會新聞時,不只一位朋友找我「開店插乾股」,電玩店、理容院,他們只要我的記者名銜,我一毛錢都不必出,就能坐領乾薪,但是,我回絕了;

還有一位三溫暖大亨,打電話希望當我的「麻吉鬥陣」,我自己開條件,只要我不再寫他的三溫暖有公共安全疑慮、不再寫他因色情按摩被警察抄店,可是,我也拒絕了;

或是澳門賭場業者曾號召一個「記者砲兵團」,邀請社會記者去澳門旅遊,包吃包喝包住包女人,只要寫篇豪華賭場見聞即可,我還是咬著牙拒絕了,一位相熟的同業,三天兩夜帶了一打保險套。

各位,請再讀我的唇:我的人格並不清高,我也不是吃齋念佛,難道我不想點頭如搗蒜說「好好好好好」?我當然想,想得要命;只不過,我更相信,「人生總有非賣品」,並非世間萬物身上,都有一個標價牌。

例如,讀者的信任;例如,專業判斷與良知;例如,自己的人格與報社的信譽;例如,寫或不寫的自由權利。

業配新聞破壞了這一切,奪走了這一切,它以每字一、兩百元的代價,將新聞變成廉售的開架商品、「整合行銷」名目下的一項配件、政府標案的簡報甜蜜點。抗拒業配的主管或記者,反而變成害群之馬,變成昧於現實的唱高調者,變成觀念落伍的侏儸紀恐龍。

所以,我承認自己老了,笨了,落伍了,半年前,我就決定離開新聞圈,從此投入三件事:

一、我將進行一項長期的採訪報導與評論,揭露置入行銷如何影響新聞自由、政府與企業如何藉由預算控制媒體內容,我的部落格也無限期改名為《【圖解】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算是我送給自己的畢業禮物,也是送給我曾摯愛的、餵養我十數年的新聞報業的臨別贈禮;

二、我將發動一項連署串連,反對各級政府花費公帑置入行銷。在各種業配新聞中,公部門以納稅人的辛苦錢收買媒體,最是可議,我常說,「政府左手伸進我們的口袋,拿錢賄賂媒體,然後將右手伸進我們的腦袋」,花博、ECFA、國光石化…政府不努力為政策辯護、不努力作民間溝通,現在連文宣廣告都懶得做,直接砸錢買新聞,這是一種最最混蛋加三級的媒體控制。

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反對這種「掏口袋、騙腦袋」的雙重剝削,更何況,現任總統當選後,曾向記協、媒改團體簽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點此放大),我們只是喚醒他的記憶而已(按此連署,部落格左列也有連結)。

Ma03.jpg

這項連署的訴求對象,當然包括朝野政黨。民進黨執政時,以置入行銷控制媒體的紀錄也很抱歉;早在七年前,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就打算統一發包買媒體,我當時發表一篇「游院長,為何『置入』錯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溫故知新。

三、凡是任何機關、團體、學校、機構對此議題有興趣,只要人數超過三十人,歡迎寫信到news.onsale@gmail.com,或在部落格左上角留言板以「私人留言」邀請,我都願意無條件演講分享,我一概婉拒演講費、車馬交通費,也請勿準備排骨便當、雞腿飯或西點小餐盒,開水我會自己帶。

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願意與任何人交流溝通「媒體置入行銷」議題,特別歡迎各級政府新聞聯絡單位、企業公關部門、廣告公關公司或媒體採購人員、媒體經管階層或業務部門,以上不受人數限制,蔡老闆、王老闆或其他老闆尤其歡迎(大笑)。

最後,這裡從一個貼貼小孩照片、聊聊喝酒讀書、發發中年牢騷的部落格,被迫轉型為一個機機歪歪的議題部落格,實非得已,還望黃大寶、黃二寶的粉絲別打我。

我最近重讀五年前,前輩記者林照真在《天下》的深度報導:「誰在收買媒體?」,感觸益發深刻;五年來,台灣媒體的怪狀不但沒變少,而且業配手段越發「狗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沒筆誤),從業者的痛苦掙扎尤甚於前。

幾年前,我仍任職於中時電子報,當時目睹業配新聞「和平崛起」,廣告主試圖介入新聞產製流程、試圖讓記者與編輯成為企業公關部門的附庸。然而,編輯部至少還肩負守土之責,換句話說,「吵完一架大多還挺得住」;而今,零星戰役早已結束,專業倫理的防線一路潰退,除非你抱定「不幹最大」的決心,否則只能眼看新聞版面逐步被廣告侵蝕、瓜分,更可怖的是,你無法望見未來的底線。

這故事一言難盡,我們就從明天開始。

【註】
此文歡迎助印轉寄,不提作者或出處網址都行,只要附上文中連結即可,無論你要按一個讚,或按一個幹,我都沒意見。

我相信,以中時的言論自由風氣,這篇溫柔提醒不會招致任何形式的文字獄;萬一,我的部落格莫名其妙被「河蟹」了,被「網路長城」了,我希望中時當局給我一個合理說法,否則我會嚴正抗議「馬英九還我牛」。同時在另一個部落格裡,我會持續書寫,不會就此閉嘴。

【參考閱讀】

監委吳豐山「中國廣告置入行銷」糾正文(Word及PDF檔下載)

你看的是新聞?還是廣告?政府帶頭買新聞,花的都是你我納稅錢!--財訊雜誌

誰在收買媒體?媒體置入性行銷--天下雜誌

游院長,為何「置入」錯了



【回應】2010.12.13.14:09
抱歉,因為正進行一些約訪及資料準備,無法上來回覆。

謝謝大家的支持,反應遠超過預期,但這只是很小的一步,希望終究能影響政府及握有資源者的想法;網友提到在臉書開設連署頁面一事,我很贊成,但因這兩天事忙,歡迎任何網友在臉書發動此一連署,凡事不必在我,越多主動幫忙的力量越好。

行動的力量很重要,過兩天,我會另寫一篇「我們還能做什麼」,在此先謝謝大家的支持參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其實我是一個膽小、隨興、散漫的人,媒體裡有許多更厲害、更有勇氣的朋友,他們還在體制內堅持、掙扎並衝撞。我懇請各位支持他們,我只是這些人的「總機/代表號」,只是這股衝勁與憤怒集結匯聚而成的「背後靈」,希望最終能提醒那些偉大的「政治家」,讓那些收買媒體的力量願意鬆手。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For Accquirment.

轉自 打狗救台灣 http://singlelog.pixnet.net/blog
如果侵權了..請不要打我...

昨天在全球網路圈都鬧得沸沸湯湯的新聞是,Yahoo!打算跟delicious再見。應該是不會整個停掉,有可能會賣給其他公司,還是會做甚麼其他的處置,這細節不清楚。不過同時被列在日落清單的服務還不少,這原本是內部對內的簡報,結果台上還在簡報,消息已經透過網路傳出去,在twitter上面流傳。

負責主持會議的老闆氣炸了,後來就在twitter上放話了:『不管是誰幹的好事,你被我逮到,你就準備走路吧。』(我的狀態顯示為,快點follow大頭的twitter。)

我後來看看網路上的討論,再從自己的經驗上來看這些事情,就覺得還蠻有趣的。

同一天,我看到另外一則新聞:New Facebook Features Exposed in Accidental Update。

facebook再度不小心地讓他產品的新功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曝光了。這到底是我這幾年用facebook以來,它第幾次的改版了呀?

感覺起來,很多被大公司買掉的創新服務,常常會就此失去了動力,一個原本具有獨創性的網站,會失去持續創新的力量,然後就只是維持在那邊而已。買了這些小公司的公司多半也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展。

facebook有一點我覺得很厲害的地方是,從頭到尾,他就專注在做同一個網站,不斷地改善他的服務,雖然我總覺得很多改變其實沒什麼很特別的意義,可是他們就是持續的在改善跟增進擴大單一的服務。

這我想分成幾個不同的層面來談。

其實網站購併的目的有幾個,一個是說我看中你的功能與服務很特別,我想要把功能納進我的旗下。一個是說,我覺得你的團隊很有價值,我想要買你們現成的技術,然後把你的人順便買下來當員工。另一種想法是,我要把你們的會員以及現有的內容買下來,直接擴大我的會員基礎。

Yahoo!當年買下奇摩,這是很成功的投資。買下無名小站,重點其實是在會員的這部分。要經營所謂的user generated content時,源源不斷會自己一直脫光光自拍的美少女,就是當年無名最大的價值(最少對我來講是這樣啦)。這我也覺得其實是一個還算蠻划算的投資。光是各個好朋友傳給我看的影片與圖片,就會讓我很感謝無名的存在。台灣的Yahoo!在把流量變成錢的能力上,實在是具有相當獨到的能力,如果沒有 Yahoo!進來,應該沒辦法榨出那麼多錢來。當然,原本就是市場龍頭的公司這方面本來就會佔有優勢。

可是要是你買的是像flickr,或是delicious這樣的公司時,你到底想要買到什麼?

這樣的公司,好像被大公司買掉之後,就鮮少推出什麼吸引人的新功能。或者我該說,那股動能,就慢慢不見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前一陣子讀到的一篇文章,或許可以點出一些方向:Why Google can’t build Instagram。

大公司買了一個創新的服務之後,其實剛開始一定會想的幾件事情會有:我要改善它的基礎架構,我要推到其他的國家,我要讓它變成更穩定的服務。

很多新創公司寫的東西呢,架構上其實都不怎麼漂亮,因為通常沒有足夠的錢,沒有足夠的機器,沒有夠強的技術,去做那麼優的東西。可是因為你是新網站,偶爾當機個一兩天,不算是世界末日。通常也不用想說要推到世界各地,不用支援繁體中文,也不用考慮太多安全上的問題。

可是這東西一進了大公司,那就不一樣了。

無名當年可以很慢,可以當掉,可以有安全的漏洞。

可是,Yahoo!買下它之後,能夠不去做任何處理嗎?

答案當然是不行。

所以大公司在買下一個新服務之後,技術人員其實很忙碌。你光是把現有的架構換掉就很花時間了。如果還要再做多國語言版,那就更花時間了。

很多網路趨勢家的批評,其實都忽略了這一點。因為要提供24*7全年不當機的優質服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你投入這麼多人力去做這件事之後,誰會去管新的使用者需求跟開發新功能呢?

事實上還是有。

可是很多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他們的出發點就會是,這個服務跟我現有的服務要怎麼結合?

這件事很妙。

因為很多新創公司的創新以及服務優越的地方,在於他的介面很簡單,功能很容易了解。使用者對於滿坑滿谷的feature其實不感興趣,很多人其實都是一招半式就可以闖江湖了。

可是在大公司進來之後,產品經理不見得對這個服務有那麼多的想法,所以一開始的時間,會先去搞架構,接下來會去搞多國語言版,至於下一步呢,就會是很冗長的內部流程了。

如果你的產品很優,其他服務的產品經理就會跑進來問你啦,那我可不可以跟你結合在一起?

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拉扯。如果,這中間又有高階主管跳進來發表他的高見,

常常一個簡單的產品,就會在漫長的歲月中,長成一隻怪獸。

當它變成一隻怪獸,概念的簡單以及介面的優雅常常就不見了。可是在大公司裡面,要克制住這種不斷增加功能的衝動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至於規劃出來的功能呢,我會覺得,要是這功能不錯也就算了。可是要是功能不好,那就會開始被檢討。可是做錯的東西通常會被繼續留著,因為還是有人在用。然後,你會發現,做的事情感覺起來越來越沒有成本效益,最後,就會被人家踢出門。

沒辦法,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當你還是一個小公司時,你的流量,你的營收,對你來說都是很傲人的成就。可是當你被大公司購併後,這公司的股本很大,你營收再怎麼多,也只佔他的零頭而已。你的流量對他來說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要做新功能的話,常常是會動輒得咎,不做新功能的話,其實就又會把市場拱手讓人。弄到最後,結果是要大也大不起來,就撐在那邊,有種英雄遲暮的感傷。弄到最後,就只好被賣掉,這會很奇怪嗎?

對小公司來說,很多功能可能幾個人討論一下,就決定要去做了。可是對大公司來說,就不會是這麼簡單。政治的考量很多,而愚蠢的事情也很多。可是面對在裡面的有志之士來說,其實內心也是千百萬個不願意呀。

不知為何,我又想起了呆伯特的老笑話。XD

以下的文字出自呆伯特法則225頁。

了解顧客的主要方法就是跟其他行銷人員坐下來閒聊,話題是如果你笨得會成為顧客,會怎麼做。談話內容大致就像這個樣子:

行銷人員甲:你我也許喜歡裡頭有牛肉的漢堡,可是一般顧客沒那麼挑剔。

行銷人員乙:我聽說有個人喜歡吃燈泡和鐵釘。

行銷人員甲:就是,他們根本不在乎吃進去的是什麼東西。

行銷人員乙:所以可以在漢堡裡加草根、腳指甲以及諸如此類的(因字眼不雅予以刪除),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不一樣。

行銷人員甲:他們甚至會感激我們幫他們省錢。

行銷人員乙:這種市場分析真把我累死了,你要去吃牛排嗎?

行銷人員甲:我吃素。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轉評『 為什麼男人愛上色情網站看A片?』

轉自 獨孤木放砲的靶場

評『 為什麼男人愛上色情網站看A片?』
剛剛在funp上面看到一篇 為什麼男人愛上色情網站看A片?

我想原因很簡單。因為

1.便宜。

要跟一個真實的女孩子做愛,通常要花錢。不是花個幾千塊去買,就是會付出更高的代價。俗話說的好,不用花錢的性伴侶,才是最貴的。

可是呢,跟A片或是色情網站當好朋友的話,你花的錢很少,通常花一千塊買A片就可以有各國不同的女孩子陪你,你要再讓他們多陪你幾次,唯一要花的費用,大概就是少少的電費。剩下的就只要餵飽你的雙手,讓一隻手可以拿電視搖控器,另一隻手有力氣做功就可以了。

2.迅速

自己的手最了解自己的身體喜歡的輕重與速度。基本上雙手萬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你達到最簡單的高潮。你不用經過緩慢的愛撫與情話。當你只是純粹想要性高潮時,這最快呀。

而且不要忘了,遇到你不愛看的部份,你可以快轉呀!^^

3.不會有人評論你的技巧與外觀

通常不會有人抱怨你,怎麼這麼快,怎麼這麼小,怎麼這麼短。也不會有人想東想西的,你硬不起來是不是我沒吸引力了?基本上你的雙手不會亂想,會很專心的讓你達到愉快,剩下的就交給衛生紙來處理吧。

4.不會有不配合的問題

你的手不會頭痛,不會有月經,不會今天不想要,不會跟你吵架以後要你去睡沙發。事實上,沙發就是A片的好朋友,跟老婆吵架就去看個A片,然後自己解決,這不是很適合嗎?只要你的DVD player還會動,就萬事ok。

5.不會懷孕

不會有石門水庫滿了生出特別費的問題。生出特別費來可是很花錢的。特別會花費你的財產的人呢,就叫做特別費。

6.沒有性病

7.可以看到沒看過的人做你沒看過的事。滿足男人的偷窺慾以及性幻想。有些事你不好意思跟別人做,有些慾望你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自己找不到人講找不到人做沒關係,看A片就好了。

8.有些A片劇情很好笑

9.不高興馬上就換,轉換代價很低。

你不用付贍養費,分手時不會需要一哭二鬧三上吊。也不會一個人悶的要死要上山採藥。

要跟AV女優分手只要按eject就可以了。基本上就是當你射出(ejaculation)時,再按一個eject鍵就可以了。

10.我們比較念舊

因為我們生命中的第一次通常是奉獻給我們的右手,當你念舊時,就會三不五時會想要找找老情人來敘敘舊。

雖然跟真人在一起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可是當你有15分鐘的空檔,想來個性高潮來頂一下這個無聊的空檔時,來個hand job,就是個好主意嘛。反正無聊嘛,雙手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就來做點運動吧。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11/27, 一個改變的機會, 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借轉, 旭日之丘...




這是一個改變台灣未來的機會,是台派朋友宣告勝利的時刻,也是兩年前受騙投馬的人,一個表達憤怒與反省的機會。

用選票改變五都的未來,也請帶給全體台灣人一個希望。

用選票告知馬政府,我們唾棄不能捍衛國家主權尊嚴的政府,我們不削卑躬屈膝求取一點蠅頭小利。

用選票告訴全世界,我們是台灣人,我們屬於民主陣營,雖然民主讓我們選出一位親中賣台的可恥歹徒,但民主也讓我們學習成長。

我們相信民主的價值,相信民主可以自我修正錯誤。

我們相信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不只政治人物要對選民負責,選民也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而投票,正是最基本的負責行為。

有投票權的朋友請記得投票,我們不但要勝選,台灣人要大幅的勝選。

天佑台灣。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11/27, 投下你神聖的一票, 包括廢票也算喔!!

這禮拜六(11/27)就是五都選舉了, 住在選區的朋友們, 是否會去投票呢??

不管如何, 我建議大家都去投票, 不管是投給藍, 綠, 無黨籍或是 廢票!!
有人說台灣政治很混亂, 出來選的都很爛, 我幹嘛去投??!!
我到認為你錯了, 選舉除了輸贏的候選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選擇 "廢票", 這表達了我對於選票上的候選人的意見!!如果不去投, 你連意見都不能表達!!


當投票率很高, 廢票率也很高時, 這表甚麼?
這代表了大部分的民眾對於候選人的失望....!!!


我們除了投票, 很難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意見, 連這時候都不去投,
你要一輩子都沉默嗎??

不管如何, 都希望11/27都去投下神聖的一票, 不管是藍, 綠, 無黨籍 或者是 廢票!!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推薦好店~有電, 有網路, 有服務, 好食物, 好咖啡

在慶城公園旁, 交通挺便利的, 服務也很棒哩~
附上地圖和網址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轉自: UNFRAMING, 我可不可以要求「國家」賠償我的精神損傷?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samhain-deGaul/
我可不可以要求「國家」賠償我的精神損傷?
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2010/06/10 00:49



說到仿冒品或者說盜版的事。
這些年來,有超級多(尤其是華人圈)的社會學家,文化研究者,人類學家在做 精品學 研究。
各位大德(或者說本國的菁英主流)關切的重點是啥??

先不論說這些研究者一輩子也沒摸過幾個精品這點,
那些創作者幾乎每個都嗑藥,每一季都處於精神崩潰邊緣,
時尚工業裡的行銷高層,每天都爆肝爆腦的像將軍打仗。

腦袋生產不重要,專利更是不重要,沒有腦子的人永遠不覺得腦袋重要!

只是,對於某些豬腦批評的「不過是沒註明作者,需要這麼火大??」的言論。
(基本上,我已經是超級隨和了,要轉貼從不需要來問同意。)

我忽然想起前數年,鬧得很凶的(兩岸都發生一堆)教授論文抄襲案。

也想起林百里還是誰(某園區大亨)曾在人家問及路邊攤的時候說的:

我自己作高科技產業的,這樣若還買仿冒品,實在是不大好。
(好像也是很少人把這句話當回事。)

更早之前,我聽一個做設計的朋友說起,
雖然繪圖軟體都粉貴,
但是,他想了很久,最後還是忍痛決定買原版(結果他的台灣同學都嘲笑他)。
因為自己是做設計的,做設計的人還用盜版的軟體,實在很說不過去。

我曾把這件事說給在園區工作的人聽,
結果不但沒得到理解的共鳴,我朋友的「將心比心」的行徑,居然還被評為「做作假清高」。
我後來當然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也」,頻率不對的人就了斷,省得浪費生命。

但是,我半個月前跟一個在華爾街工作的愛台灣的朋友聊起本國的問題。
這人因為是在相當的大集團的高層(少數能幹到那種位置的台灣人),
所以對於我一直在幹醮的本國中小企業邏輯,勞力密集概念、價廉物美迷思等,非常的能理解。

他聽完我的分析後,很愛台灣的說,你能夠把你的研究告訴那些高層嗎??

(喵的,你以為我是綠營高層嗎??你以為綠營的沒見識豬腦會聽我的嗎??)

然後,他總結成幾句:(我自己有觀察到,但是這大概是高級管院研究出來的「規則」。)

第一做標準,第二做品牌,第三做專利,第四做代工。台灣還停留在代工階段。

這幾句話,正是我之前寫了數以萬計的字在講的觀念。

(上學的好處在於效率。當然,如果你自己沒有觀察力,你最好去上學,不要土法煉鋼。)

啥叫做「做標準」????我之前講的「定義」。

要做定義,最需要的,是要念哲學,這點,本國人就不要妄想了,
但是,產業升級的意思,並不是從雨傘變成電腦。是從「代工」升級到「品牌」。
這卻是台灣可以做的。

(只是,大家都是鴻海的腦筋。我不知道你們抗議郭台銘幹嘛,你們根本是同一路的思考方式。)

對於老娘的火山爆發,各位大德如果還是要說「有這麼嚴重嗎?」
那麼,我常說你們是豬腦,真的沒有侮辱你們。

LV沒賣掉的東西,過季的商品,幾乎都是銷毀的。

但是,還是回到這個問題,小朋友會白目,到底是誰該負責???
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這是島國的大問題。

這不是單一事件,不是一個小朋友誤踩地雷的小事而已,
問題並不在小朋友白目或無知,這是個結構性的問題。

(不要跟我講,人家別的作者都不會這樣。搞清楚,恁北是LV大帝國。)

我們的文建會是這等的粗暴無禮,我們的教授無恥的剽竊他人心血,
我們的菁英層完全不尊重腦袋跟原創的價值(怪不得會變成勞力密集派),
我們的政治高層對於法律完全沒有概念(阿扁是知法玩法,蔑視法律,但其他人是無知!)

那小朋友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那邊,實在也是正常的很。

我不會告「不知道自己做錯啥」的小孩,但是我可不可以要求「國家賠償我的精神損傷」???
我為啥要負擔數代豬腦們造就的「共業」?

不是我愛GY,可是,我的感想很類同於張大春的無奈,
好像該被罵的,並不是這些「倒楣」的小孩(他們似乎不知道為什麼會踢到鐵板)。

他們一定不明白為啥張大春沒有像那些無名上的知名部落客般「熱情友善」的回應。
(我們就是不友善,所以不會有「日訪數十萬人」這種了不起的流量。)

只是,說來說去,小朋友會變白目,應該是國家跟菁英的錯吧!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From Seth's Blog, Six things about deadlines

Six things about deadlines

1. People don't like deadlines. They mean a decision, shipping and risk. They force us to decide.
2. Deadlines work. Products that are about to disappear, auctions that are about to end, tickets that are about to sell out--they create forward motion.
3. Deadlines make people do dumb things. Every time I offer a free digital document or an educational event that has a deadline, I can guarantee I will hear from several (or dozens of) people with ornate, well-considered and thoughtful arguments as to why they missed the deadline. Never mind that they had two weeks... the last fifteen minutes are all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If it's important enough to spend an hour complaining about, it's certainly important enough to spend four minutes to just do it in the first place.
4. Deadlines give you the opportunity to beat the rush. Handing in work just a little bit early is a sure-fire way to tell a positive story and get the attention you seek. The chart below tracks the day (out of 10) that I received each of the more than a thous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free nano MBA program. Want to guess which day's applications got the most attention from me?
5. When we set ourselves a deadline, we're incredibly lax about sticking to it. So don't (set it for yourself, in your head, informally). Write it down instead. Hand it to someone else. Publicize it. Associate it with an external reward or punishment. If you don't make the deadline, your friend gives the $20 you loaned her to a cause you disagree with...
6. They have a lousy name. Call them live-lines instead. That's what they are.

Applicationsperday

Key takeaway: Deadlines are a cheap and useful tool to for yourself (and others) to make a decision and to ship.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www.typepad.com/services/trackback/6a00d83451b31569e20133ec668839970b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替蔡英文回答總統府 2010/03/14 自由時報

替蔡英文回答總統府

◎ 王燦興

我來替蔡英文回答總統府記者會的提問:

問:哪些該列入ECFA早收清單?

答:根本不應該簽訂ECFA,何來早收清單。

問:有什麼替代方案讓台灣不邊緣化?

答:這是假議題。身為經濟聯合國WTO一百多個成員國之一,排名世界前二十大貿易國的台灣,從來沒有邊緣化。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WTO已經足夠,ECFA顯無必要。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金額遠大於台灣與中國,也沒看到說日本因為沒有與中國簽訂FTA而邊緣化。反而是如果與中國高度整合,台灣才會邊緣化,這個從克魯曼得諾貝爾獎的「貿易中心邊陲理論」看得很清楚。

問:反對ECFA的評估依據是什麼?

答:馬總統、吳院長等一再以省掉中國九%關稅幫台商做生意,強調簽訂ECFA的必要性。我必須說, 這是謊言!

一、WTO有一個ITA協議,全球為了縮短數位落差,資訊電子產品一律零關稅,這個從一九九七年就已經開始,台灣銷往中國七十%以上屬於ITA零關稅範疇。

二、非ITA產品譬如石化、紡織、纖維、五金等,金額三成不到,應該有七、八成以上屬於俗稱的「間接外銷」,原料零組件賣到中國台商出口廠商的加工區,保稅工廠免課關稅,或先繳關稅出口後再退稅,最後實際繳納的關稅也微乎其微。

三、就算是純做中國內銷市場的,以石化業為例,五大泛用塑膠列為「敏感性產品」,東協加一欄的關稅和台灣WTO欄的關稅分別為五%、六.五%,差距其實很小。

四、別忘了,一.五%的關稅差距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運費、交期、品質、商業網絡、服務等等,在對中國出口貿易上,台灣顯然比起東協有利多了。

五、更宏觀的,東協加一基本上對台灣產品並不具備替代性,東協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階段與台灣大不相同,南韓才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而東協加三是遙遙無期,南韓根本不急於與中國簽訂FTA,因此ECFA顯然毫無必要。

最後, 請馬總統交代幕僚好好研究一下美國第一位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薩繆爾遜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台灣與低要素價格的中國越接近,台灣勞工的薪資報酬、台灣總體的經濟成長越糟糕,這是定理。

ECFA懸崖勒馬,請勿禍害台灣!

(作者為上市公司退休主管)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Joshua Sacco Speech !!





Great moments are born from great opportunity.
And that's what you have here tonight, boys. That's what you've earned here, tonight.One game.If we played 'em ten times, they might win nine.But not this game.
Not tonight. Tonight, we skate with 'em.Tonight, we stay with 'em, and we shut them down because we can!
Tonight, we are the greatest baseball team in the world.
You were born to be baseball players -- every one of ya. And you were meant to be here tonight.This is your time.Their time -- is done. It's over.I'm sick and tired of hearin' about what a great baseball team the Yandkees have.
Screw 'em!This is your time!!Now go out there and take it!


原版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How to Tell if Your Pricing is Right


Pricing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greatest games in business. In lean times, this is more true than ever. The price you offer has to reflect value, convey trust and cover costs of sales, delivery, and unfortunately, collections. And you have to be able to get your price.
How do you know when a price is right? Let’s say that you meet a prospect for lunch in an attempt to close a deal. When you finally come to the point of stating your price, one of three things happens:
  • Your prospect immediately says no, stands, and walks away.
  • Your prospect immediately says yes, shakes your hand, and treats you, the waiter, and everyone at the surrounding tables to champagne.
  • Your prospect contemplates the offer. The long silence feels like an ocean in your head until you hear that magical word: Yes!
In two of the three situations you closed the deal, but only in the third have you done it right.
If the prospect rejects the offer out of hand, he believes the price is too high, which means that you have failed to sell the benefits of what your company provides.
If the prospect takes the offer immediately, you have given away too much value for too low a price; your prospect feels like he’s discovered a Van Gogh original at a garage sale!
You know you’ve got it right when your prospect accepts your offer only after some deliberation. In this case, he knows the value he is losing if he says no.
Ultimately, your price is your demonstration of value. If you are getting your price in difficult times, congratulations, for you are truly valued for the value you bring.

About the Author

Andy BirolAndy Birol is the author of "Focus. Accomplish. Grow... the Business Owner's Guide to Growth." He is also a noted small business coach, consultant and speaker who has been interviewed on CNN,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New York Times, Entrepreneur, and Fortune Small Business. His blog is Profitable Growth.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5 more reasons for STOP USING IE6....你他XX的不要再用IE6拉....


5 more reasons for STOP USING IE6....你他XX的不要再用IE6拉....
1. Your security and your company’s security are at risk - 你和公司都很危險...
2. World governments are suggesting you switch browsers - 世界各政府都叫你不要用了...
3. Even Microsoft wants you to drop IE6 - 連始作俑者微軟都跟你說他們不再幫IE6硬起來了...
4. Not wanting to upgrade from Windows XP isn’t a legitimate excuse anymore
5. This will not be the last massive IE6 security breach - 老師跟你說了~不聽!!不聽!!不聽...被駭了, 怪自己笨吧...



趕快停用IE 6吧 -1


趕快停用IE 6吧
    
ZDNET部落客:Ed Bott2010/01/19 07:00:00
若你的組織/企業還在Windows XP上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現在該停止了。

市場上現在已經有許多IE 6以外的其他選擇,包括Mozilla Firefox與Google Chrome,若非用IE不可,那麼微軟也有提供更新版的,包括2006年10月就已經推出的IE 7,還有在2009年3月推出的IE 8,後兩者更新版不論在功能或安全性上都有大幅提昇。

若你是企業的IT人員,現在還允許公司裡面可執行IE 6,那你得懺悔自己不夠專業。你覺得這個批判太強烈嗎?那不妨看看Google、Adobe還有一堆最近被中國駭客攻擊導致企業原始碼與機密資料外洩的資安專家吧,這些有組織的駭客是從哪個破口攻入的呢?根據微軟自己的說法,正是IE 6

「目前,我們知道有部分針對性的攻擊利用IE 6這個漏洞來進行攻擊,我們還沒看到有利用其他IE版本所發出的攻擊。」

微軟在資安回應中心一篇名為「Mitigating Factors」的文章中有明確提到,本次用來攻擊的IE 6漏洞程式並無法在Windows Vista或Windows 7的 IE 7與IE 8發生作用。若你是在Windows XP SP3使用 IE 8瀏覽器,保障會多一層,這是因為預設會啟動「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功能之故。

微軟資安研究中心工程部門的Jonathan Ness在另一篇部落格也說得很清楚:

「至今我們所看到的攻擊,包括已經被公開的範本程式,都只會影響使用IE 6的客戶。較新版本的IE雖然也會受該漏洞影響,不過因為有規避功能,使得駭客比較難得逞。」

若你的組織/企業還在Windows XP上使用IE 6,你可直接把本篇文章寄給你的CEO或CIO,或任何一位公司管理高層。記得以下這張圖片也會放進去:



沒錯,或許最快這幾天這個漏洞就會補起來了,但一定還會有下一個,且說不定攻擊範本現在就有了。在2010年的今日,市面有這麼多種選擇,貴公司還執意使用不安全的網際網路基礎建設實在沒有理由。

IE 6用戶,該是換一套的時候了。你的IT部門其實早有三年時間可換掉IE 6,若這種事他們處理不來,或許也是該換人的時候了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

原Po作者: 寒江月2010-01-14 09:10:08
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


作者:virushuo 发表于 2010-01-14 22:01 最后更新于 2010-01-14 23:01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0/01/14/blog56google_blogtinyfool_1_go.html

很久不在这个blog上写和技术无关的东西了,尤其不想写跟业界有关的东西,觉得太空,太忽悠,对别人没价值。但这次,我想写写这5,6年对google和百度的一些观察心得。这里面,这里面存在大量的个人推论,我并不能担保完全正确,请只当作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这篇blog主要由我完成,Tinyfool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亦有重要贡献。

1 google,不作恶,信息流动

众所周知,google的目标是"整合全球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这可以看作加快信息流动。信息流动变快是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加速,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线,快即是价值。从蒸汽时代到现在,每一次让移动速度加快的方式都造成了人类巨大的变化,只不过,在蒸汽和机械的时代,加快的是人和货物的移动,信息时代加快的是信息的流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实体物质的流动。比如,我们不再需要人去送一封信,而只需传递一封电子邮件。我们也不那么需要去订阅一份报纸送上家门,而只需要浏览门户网站。这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改变。而Google所做的,是继续加快这种信息流动的速度,让人们需要的东西更快的呈现在眼前。

Google始终坚持Pagerank排名,除了惩罚作弊者,并未干预过任何排名。这是因为,信息的正常流动才会加速,加速信息是Google的价值,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Google绝对不允许把广告插入到搜索结果中。否则搜索结果质量会下降->用户不满意->搜索量降低-> 广告点击降低,最终仍然造成收入下降。(后面我们会讲到百度完全不同的做法)

投放过Adword的同学会发现,并非价格越高越好,就算单价非常高,如果匹配度很低,广告点击率就会很低。这样Google仍然会降低这种匹配的出现频率。这样就避免了在A在B的搜索结果中投放"我是B"的广告来误导用户。

在这个体系下,有用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信息流动会变快,Google会推动这种信息变的更快,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会阻碍信息流动,Google就让他变的更慢,直到被放弃。

Don't be evil 这句口号,可以理解为东欧出生的布林对人生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Google商业利益的准则。因为,越是不作恶,越是让信息有序,正常的流动,给 Google带来的实际利益也就越大。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作秀的口号,事实上这是商业和个人追求的双重准则。


2 baidu,竞价排名,Google

百度显然看到了搜索的巨大价值,于是挤进了这个市场。我们且不论搜索质量,先看百度的利润来源。

百度同样有右侧广告(类似Adsense)和左侧排名。左侧排名就是所谓的竞价排名,这是百度的"创新"。竞价排名是百度收入的主要来源(注1)。

前面说过,竞价排名会干扰用户搜索体验,这大家都深有体验,某些热门关键词,百度前几页的结果都是竞价结果。那么为什么Google不敢这样做,而百度这样做就赚翻了呢?

昨天我在twitter上说过一句话:"adsense是促使信息有序流动并盈利,竞价排名是破坏信息流动并盈利。也难怪两个公司的人看问题截然不同。"

很多人有体验,如果你的搜索结果比较靠前,百度会有销售来找你做竞价排名,如果不做的话,很快你的搜索结果就骤减。这种"巧合"正好说明了阻碍信息流动也是可以盈利的。换言之,帮助别人照看孩子可以赚钱,威胁别人家孩子来收保护费也可以赚钱。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阻碍信息流动的应该会被用户抛弃,在百度这边为什么情况相反呢?

搜索引擎的结果好坏实际很难评价,通常来说,"好10%"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在这个市场上反复被证实,仅仅让搜索结果比对方好10%,或差 10%,不会对用户体验影响太大。第二梯队中的搜狗,有道,搜索结果未必真的比百度差多少,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翻身。同样的竞争也发生在了 Google,Bing,Yahoo之间。换言之,搜索引擎产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产品。

在百度起家的年代,Google遭遇了最严重的屏蔽。大家应该都有体验,在大公司内基本无法正常访问Google。我们且不去讨论这种屏蔽的始作俑者是否是百度(无论百度是否加快了这种行为,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发生)。那几年,又正好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年代(注2)。大量的新互联网用户直接成为了百度的用户。

搜索引擎市场上,"获得第一批用户"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百度和Google的产品和收购策略,百度通常收购能带来巨大流量的产品,包括hao123,天空软件站等等。而Google收购的通常是具有独特的技术,可产生独特数据的产品,比如Analytics,blogger。

百度的主要企业运营行为是围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这些方法包括:工具条,hao123,和软件下载站合作等等。Google被屏蔽看作这种行为的反向手法,无论是否百度造就的,至少这个结果导致了百度获得了更多的第一批用户。

在一个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上,百度可以"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时候,他破坏一部分信息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因为用户毫无比较。

Google的铁杆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用户,这部分用户用过Google,也用过百度。有明确的比较和鉴别能力。他们最终选择了 Google。另外一类是专业用户,他们真的发现百度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时候Google对比百度的优势大大增加,到达了用户满意程度的临界点,于是这部分用户也选择了Google。

在中国互联网上,大部分用户偏重娱乐。这些用户很难分辨Google和百度的区别。甚至他们会觉得百度更好一些,因为百度提供了方便无比的MP3搜索。他们一旦先尝试了百度,那么就会留下,继续成为百度的用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3 谷歌做了什么

2006年,Google决定开设中国办公室,并命名为谷歌。这是Google创始以来,最大胆,也是最小心的尝试。他们从来没有过试图进入一个需要过滤某些内容的国家(如前所述,这是阻碍信息流动,同时也背叛了Google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到Google的小心翼翼。比如,Google.cn是没有Google Account的。用户不能注册,也就没有密码,因此也就没有泄密之忧。后来有人嘲笑谷歌音乐可以用各种帐号登录,但就是不能用Google Account登录。所有需要登录的Google服务都没有进入中国。包括Gmail,Gtalk,Blogger等等等。

Google从进入中国那一天,就给自己设置好了底限。这种底限,就是李开复所说的"总部压力"。

李开复的谷歌,是谷歌,绝不是Google。是一个像百度的外企。

3个字可以来概括谷歌几年的工作:"倒流量"。倒流量的工作由一系列的合作(迅雷,sina,天涯,265)完成。这和Google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Google几乎不去主动谋求流量,产品质量会解决所有问题。但谷歌必须谋求流量,一个急进,喜欢去大学讲座和写书的职业经理人,不会有创始人那样的耐心慢慢的守着一个市场。这让谷歌越来越像百度。

众所周知,用和对手一样的手段不可能打倒对手。

谷歌推出的最重量级产品,是谷歌音乐。这显然是看到了百度在MP3搜索上获得的好处,意图获得以娱乐为主的用户。当然,鉴于Google全球的品牌,这些音乐需要有版权。我不评价这个产品的好坏,但这显然和Google总部习惯格格不入。难道Google不知道去做一个音乐下载产品吗?难道 Google不能去做一个下载站吗?总部不去做,只不过是因为这和价值观不符。

同样的价值观不符,还包括和天涯合作的来吧。之前说过,除了独特的数据,Google不会主动创造内容。以Google的胸怀,可以去索引百度贴吧和知道,并放在结果的显著位置,但没必要自己去模仿一个贴吧出来。这种竞争的水平太低了。

甚至,谷歌把中国访问Google.com的流量"劫持"到了Google.cn,以便提高自己的"占有率"。这件事让很多Google老用户恼火,Zola曾经在某个李开复参与的活动中举手提问,如何才能在中国正常的访问Google.com。

"倒流量"之后,谷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这是应该的。不过,新上升的占有率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搜索流量就不得而知了。正如百度搜索和贴吧等产品的比值是个秘密一样。

百度跟在Google后面,而谷歌跟在百度后面。

除了倒流量,谷歌也在"抓收入"。

投放过Adsense的朋友,大概会记得,Adsense的匹配质量越来越差,医疗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之前经常有人因为作弊被封掉帐号,后来再也没人说过自己的帐号被封。

我07年的两篇blog提到了这件事:
对不起,这是谷歌,不是google
去掉了blog上的google adsense

这两个特点都不是Google Adsense应有的特性。Google Adsense应该是匹配准,不干扰用户,且提供有用信息。时常读英文内容的人会时常看到Adsense广告的匹配相当精确,时而有点击的必要。

离开了这两个特点,可以把谷歌的广告看作一个大的广告联盟。这和拿了很多小网站的Banner的流量去找广告主谈价本质是一样的。在这种广告销售策略下,不需要匹配,不需要杜绝点击欺诈。最舍得花钱投这种广告的,无非是医疗,美容几类。

这几类是最赚钱的部分。不仅对于谷歌,对于百度,甚至对电视台都是一样的。

关于Adsense的故事,可以看看Tiny这篇文章 :我和Google Adsense那点故事

在这5年中,最常被记者们提起的"谷歌困境"就是"总部压力"。在我列出的这些部分,都已经触及到了Google价值观,所以Google必然不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2005~2010这5年,Google做了什么,谷歌做了什么。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项目。虽然结果看起来似乎都是:"市场份额增加,收入增加",Google在这几年,砸实了搜索的基础,扩大了搜索的内容来源和范围,把索引伸向了非数字内容,完成了地图/卫星图 /Earth/街景等一系列重要产品,完成了在移动和3G方面的布局。谷歌做了什么呢?音乐,热榜,还有一个抄袭的输入法。

从谷歌存在的那天,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核心意思是:要么把中国当作研发基地,投资,研发,但不运营,要么就干脆去印度开分公司。不幸言中。

4 孙云丰的观点

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方面考量,都可以看出Google的不作恶,并不是作秀的口号。对于一个靠信息有序化赚钱的公司,必须要不作恶才行。百度正好相反,必须要作恶才行。

Google是幸福的,可以把商业价值建立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之上。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很不幸,百度不行。

孙云丰的言论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认为Google不是人权斗士,只是个为了利润的市侩分子。另一方面,他又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宣称百度的道德感。这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冲突。如果Google只为了利润,那么百度同样不应该有道德可言。

一方面,他宣称自己观点毫无错误,另一方面,他又删掉了自己的文章。有人说删贴未必是他自己的意愿。那么,作为宣称"有道德感"的百度员工,他不应该屈从别人的意见删掉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作为百度高管,不应该允许百度公关去打电话要求别人删贴。

今天有一些百度员工为孙云丰辩护,这些说法同样无法自圆其说。试图证明百度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并不能证明孙云丰说的正确。正如纳粹德国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并不能证明希特勒是正义的。他们甚至自相矛盾,认为孙云丰对竞争对手恶言相对是正确的,其他人骂孙云丰是错。如果孙云丰代表自己骂了一家公司,该公司的用户有权回击。如果孙云丰代表百度,那他严重的缺乏职业道德。从任何角度,我也得不出百度员工和前员工的那些结论。

当然,我从来也没认为过百度是一家很糟糕的公司,甚至很多次认为百度正在逐渐变成一家有责任感的公司。遗憾的是,从高管到员工,似乎都没和这家公司一样完成这种转变。

不要以为这次事件打击了Google在中国的份额就幸灾乐祸,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消失了。这和市场份额无关,和宏观形势有关。这个国家温情脉脉的互联网时代就此结束,就好比IT精英们看不起的那些传统生意人一样,慢慢被兼并,重组,消亡,剩下的那一点,会被扫倒利润微薄的边边角角。就好比,你家楼下菜市场那个可怜的菜农,守着那一点点收入,还要担心城管。这是这个行业中每个人的悲剧。

Tinyfool说:百度的矛盾在于,Google的成功是他在全世界资本市场受宠的原因,但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想google死掉会更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在中国出现了,他们真的会高兴吗?

Google给我们的最大价值,除了信息流动加速,就是信息永存。当我写完这篇blog,发布在我的blog上,按下"发布"之后的几分钟,各种蜘蛛就会蜂拥而至,把这篇文章复制若干次,存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文章即永存。无法被某个组织控制或删除,也无法阻止其流动。公关公司不行,某个国家政府也不行。孙云丰的言论,和百度其他员工的言论,也将和这篇文章一样,被永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热爱Google的原因。

现在,我要按下发布按钮了。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A new hope in Galaxy?? Android 2.0 on Galaxy!!

有關這個消息的來源,我猜原始的應該是從Samsung Twitter來的,
這是在HDBlog的文章,原文連結
從文章中他們也是保有懷疑,不管來說都是希望這個2.0可以實現!或許就像Star War一樣,A New Hope in Galaxy !!

另外,文章下半部也有提到Google站上的圖片 - 1.6的Galaxy!!
是美工犯錯嗎?把1.6的圖片貼在Galaxy上? 還是有什麼事情在背後發生???犯錯的還是Google ???

話說回來....我並不期待台哥大會有第一時間的更新,讓我們把目光投在香港吧!!或者直接應上歐版韌體
大家搬個板凳來看戲吧........

Looking forward a whole new Galaxy~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By the way, 有圖有真相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中國觀察】過與不及的戰略機運! by 假圖天國

JAN 04 MON 2010 07:57

原文

【中國觀察】過與不及的戰略機運!
過去的2009這一年,老實說真的是中國近五十年來,在國際事務上最有斬獲的一年。原因很簡單,除了金融風暴的不安讓中國崛起論更加的穩固外。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也在直接與中國有利害關係的其他國家,新選出的領導者,都是極度
缺乏外交經驗的新手,而且其智囊團隊也幾乎都一樣稚嫩。對比於一個不用經歷定期改選,有穩定外交團隊與領導人的中國,這些國家在去年間與中國的幾次過招,完全高下之判。歐巴馬慘不忍睹的中國行,回國後慘遭美國媒體的圍剿,日本的小澤一郎訪日之行,亦被日本媒體嘲弄為帶著小澤兵團去朝貢。至於台灣領導人卑躬屈膝、進退失據的窘態,相信大家更都看在眼裡,台灣媒體已經有成篇累牘的各種報導。


當然,會有這樣的情況,與這些國家的選民,厭倦了過去執政者的空話有關,希望能選出不同的領導者,以改變陳舊的政治生態。但是有趣的是,使這些選民作出不同選擇的主因,幾乎都是國內的議題,但是選民沒有想到的是,沒有行政官僚經驗,只藉有外表形象清新而喊出「改變」口號者,其經驗的稚嫩,對國內施政議題也許還能慢慢摸索,但是在國際外交場合,對付他國老奸巨滑的職業政客與外交官,卻完全毫無招架之力。美國的歐巴馬就是如此,日本的鳩山內閣雖然長於派閥政治,但是執政外交經驗一樣不足,靠的是選民對自民黨長期執政的厭惡而上台,南韓總統李明博更是從商業裡出身,而台灣的例子就更不必多言。歐巴馬對中國的軟弱、李明博在進口美國牛肉與北韓問題上的誤判,鳩山內閣在普天間機場遷移問題上的搖擺,與特例讓天皇接見習進平,都重挫這幾個政府的聲望,甚至讓傳統上支持這些領導人的媒體也開始嚴詞抨擊,其實都反映了這些民選領導者因為對國際問題的天真與大意,進而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施政支持度。

這對於甫辦完奧運,正躊躇滿志的中國而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戰略契機,畢竟能夠利用這樣的局勢,在國際外交上更下一城,對於中國這個急欲建立民族自信心的國家,是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對中國而言,感到最棘手的台灣問題,幾乎已經不是問題,台灣目前的國安團隊軟弱可欺到幾乎任人宰割,C咖一出就足以收拾台灣目前檯面上的中國事務官僚。往昔罩著台灣小老弟的美國老大哥除了外交經驗不足,更忙著增兵阿富汗與解決去年金融風暴的善後問題,無暇顧及台灣事務。中國正在藉著突破台灣問題,一路恩威並用的拉攏並威嚇日本與南韓這兩國,試圖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建立起屬於中國的新戰略秩序。而這樣的戰略的確奏效,整個區域平衡過度傾斜的情況,也的確在2009年這一年達到了最高峰。但是這對中國而言會是好事嗎??其實個人覺得,還在未定之天。

胡錦濤提出的和平掘起論,其實是個聰明的論點,只是受限於中國內部的鷹派勢力,與被迫以偏狹的民族主義鞏固政權,所以對內的宣傳,也不能放鬆。許多中國對外作出的動作,其實很大一部份都是要「出口轉內銷」。畢竟共產黨政權的
持續與個人權力的穩固,又往往超越中國這個國家的國家利益。但是這樣的強硬動作,往往會一再的激怒鄰國。最好的例子就是彈道飛彈打航母的論點,這個幾乎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實質價值的論點,卻被中國的媒體大幅度的轉載,其實很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中國今日誰也不怕」的民族驕傲感。否則以軍事論軍事,就算中國真的不管國計民生與武器實用性,砸了大錢研發出了這樣可能不那麼實用的武器,其宣傳運作的模式也不應該如此的輕佻與誇張。但是這樣的新聞,其實又更加的讓中國威脅論者擁有了論述的材料,讓中國是西太洋惡獸的恐懼感節節上升。

這些本來不應該如此軟弱的領導者,就像一面照妖鏡一樣,讓大眾看到了有朝一日如果中國真的崛起,各國將會如何的卑躬曲膝,中國的態度將會如何的囂張無禮,西太平洋過度向中國傾斜的惡夢好像在今天就倏然到來,讓許多本來就對中國不懷好感的人更加的驚恐。這個氛圍其實慢慢在2009年的下半年間悄悄形成,一些知名學者也陸續發表了對中國的憂慮,比如炙手可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其新年第一砲就直指中國操控外匯市場的惡劣手段,是傷害全球經濟的元凶,而在外交戰略層面上,有學者重要期刊上撰文指出台灣已經芬蘭化,並呼籲美國考慮放棄台灣這個過去的戰略夥伴,但是這反過來說也警示了美國在西太平洋想要維持的均勢已經被打破。特別以台灣為例,在傾中政權主政下,長期調查台灣人統獨意向的民調機構所公佈的新民調數據,贊成獨立的比例反而是歷年的新高。更別提日本歷年民調中,對中國的好感度是逐年降底,這都說明了,許多人對於中國是充滿疑慮的。

而與專制中國不一樣的是,民主國家民意如流水,這一梯的懦弱領導人遲早會下台,若要打賭,最先倒台的大概不外乎是日本的鳩山內閣。但是對於中國的觀感與態度則會是一個不輕易變動的版塊,一定成形了,就要很長時間才能扭轉。這
就讓中國要去思考,這一次突如其來的戰略機緣會是好事嗎??有的時候,好事來的時機錯了,也會變成壞事。當中國實際上並未完全準備好時,這樣的戰契就先出現,中國雖然利用這個機會佔了許多的小便宜,也利用飆張的民族自信心,又一次鞏固了共產黨的政權,但是失去的可能是未來真正的機會。因為就目前情勢而言,中國仍然無法在未來數年來真正成為西太平洋霸主,而受到這批軟弱領導人教訓的選民,可能已經記取教訓,鐘擺效應啟動後,將擺回去選出更強硬的領袖,好面對未來他們心中所擔心的外在挑戰。同時,這樣的戰略契機,在一個專制的政府手上,他當然是先謀求自身的統治利益,行有餘力才會去想到國家的利益。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落到共產黨手中,不代表對中國未來的民主自由發展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是有利的,中國朋友其實可以好好想想這一點。如果中國開始進行政治改革的契機來臨時,卻剛好撞上各國傾中政策的嚴重反挫,那對中國而言,恐怕將是另一場的悲劇。

俗話說萬事「吉藏凶,凶藏吉」,還真是歷史上不變的真理,不是嗎??

開車不要用手機~

By Engadget

美國政府:拜託各位駕駛別再打電話播簡訊了!



不論是歐陸或者是台灣都已經立法嚴禁駕車上路時,直接用手拿起手機打電話(更何況是技巧級的打簡訊),不過美國許多州還是堅持人民駕駛具有在車上(動態)聽打手機的自由。我們想原因可能不是「捍衛自由」而已,而是就算要強制取締也很不容易,畢竟這已經是大部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相信我們,就算有這道法令也難以阻止大家開車時把手機拿出來。對討厭通電話的我來說,有時開車不打電話反而沒那麼重要,比較手癢的地方是,會忍不住看即時更新的 twitter 和 Facebook。當然邊開車邊看手機很危險的,折衷的辦法是只在等紅燈的時候看,但有時免不了換綠燈時被後面的車輛咆嘯兩聲(現在幾乎不會了,已經很有判斷換燈號時間的車感了)。

既然無法統一立法,美國政府只好用各種嚇死你道德勸說的方式請大家別再行車路上使用手機了,因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車禍結果,成立了非常官方的 distraction.gov 網站,以及拍了八股式的勸說影片(跳轉可看影片)。眾科科們也會在開車時講手機甚至播簡訊嗎?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讓大家不要這樣作呢?安全第一阿!!


Vocation emotion chart XD

假期結束了~
熊熊想到這張圖片.....我還真是不忙阿~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