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For Accquirment.

轉自 打狗救台灣 http://singlelog.pixnet.net/blog
如果侵權了..請不要打我...

昨天在全球網路圈都鬧得沸沸湯湯的新聞是,Yahoo!打算跟delicious再見。應該是不會整個停掉,有可能會賣給其他公司,還是會做甚麼其他的處置,這細節不清楚。不過同時被列在日落清單的服務還不少,這原本是內部對內的簡報,結果台上還在簡報,消息已經透過網路傳出去,在twitter上面流傳。

負責主持會議的老闆氣炸了,後來就在twitter上放話了:『不管是誰幹的好事,你被我逮到,你就準備走路吧。』(我的狀態顯示為,快點follow大頭的twitter。)

我後來看看網路上的討論,再從自己的經驗上來看這些事情,就覺得還蠻有趣的。

同一天,我看到另外一則新聞:New Facebook Features Exposed in Accidental Update。

facebook再度不小心地讓他產品的新功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曝光了。這到底是我這幾年用facebook以來,它第幾次的改版了呀?

感覺起來,很多被大公司買掉的創新服務,常常會就此失去了動力,一個原本具有獨創性的網站,會失去持續創新的力量,然後就只是維持在那邊而已。買了這些小公司的公司多半也沒有什麼爆炸性的發展。

facebook有一點我覺得很厲害的地方是,從頭到尾,他就專注在做同一個網站,不斷地改善他的服務,雖然我總覺得很多改變其實沒什麼很特別的意義,可是他們就是持續的在改善跟增進擴大單一的服務。

這我想分成幾個不同的層面來談。

其實網站購併的目的有幾個,一個是說我看中你的功能與服務很特別,我想要把功能納進我的旗下。一個是說,我覺得你的團隊很有價值,我想要買你們現成的技術,然後把你的人順便買下來當員工。另一種想法是,我要把你們的會員以及現有的內容買下來,直接擴大我的會員基礎。

Yahoo!當年買下奇摩,這是很成功的投資。買下無名小站,重點其實是在會員的這部分。要經營所謂的user generated content時,源源不斷會自己一直脫光光自拍的美少女,就是當年無名最大的價值(最少對我來講是這樣啦)。這我也覺得其實是一個還算蠻划算的投資。光是各個好朋友傳給我看的影片與圖片,就會讓我很感謝無名的存在。台灣的Yahoo!在把流量變成錢的能力上,實在是具有相當獨到的能力,如果沒有 Yahoo!進來,應該沒辦法榨出那麼多錢來。當然,原本就是市場龍頭的公司這方面本來就會佔有優勢。

可是要是你買的是像flickr,或是delicious這樣的公司時,你到底想要買到什麼?

這樣的公司,好像被大公司買掉之後,就鮮少推出什麼吸引人的新功能。或者我該說,那股動能,就慢慢不見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前一陣子讀到的一篇文章,或許可以點出一些方向:Why Google can’t build Instagram。

大公司買了一個創新的服務之後,其實剛開始一定會想的幾件事情會有:我要改善它的基礎架構,我要推到其他的國家,我要讓它變成更穩定的服務。

很多新創公司寫的東西呢,架構上其實都不怎麼漂亮,因為通常沒有足夠的錢,沒有足夠的機器,沒有夠強的技術,去做那麼優的東西。可是因為你是新網站,偶爾當機個一兩天,不算是世界末日。通常也不用想說要推到世界各地,不用支援繁體中文,也不用考慮太多安全上的問題。

可是這東西一進了大公司,那就不一樣了。

無名當年可以很慢,可以當掉,可以有安全的漏洞。

可是,Yahoo!買下它之後,能夠不去做任何處理嗎?

答案當然是不行。

所以大公司在買下一個新服務之後,技術人員其實很忙碌。你光是把現有的架構換掉就很花時間了。如果還要再做多國語言版,那就更花時間了。

很多網路趨勢家的批評,其實都忽略了這一點。因為要提供24*7全年不當機的優質服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你投入這麼多人力去做這件事之後,誰會去管新的使用者需求跟開發新功能呢?

事實上還是有。

可是很多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他們的出發點就會是,這個服務跟我現有的服務要怎麼結合?

這件事很妙。

因為很多新創公司的創新以及服務優越的地方,在於他的介面很簡單,功能很容易了解。使用者對於滿坑滿谷的feature其實不感興趣,很多人其實都是一招半式就可以闖江湖了。

可是在大公司進來之後,產品經理不見得對這個服務有那麼多的想法,所以一開始的時間,會先去搞架構,接下來會去搞多國語言版,至於下一步呢,就會是很冗長的內部流程了。

如果你的產品很優,其他服務的產品經理就會跑進來問你啦,那我可不可以跟你結合在一起?

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拉扯。如果,這中間又有高階主管跳進來發表他的高見,

常常一個簡單的產品,就會在漫長的歲月中,長成一隻怪獸。

當它變成一隻怪獸,概念的簡單以及介面的優雅常常就不見了。可是在大公司裡面,要克制住這種不斷增加功能的衝動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至於規劃出來的功能呢,我會覺得,要是這功能不錯也就算了。可是要是功能不好,那就會開始被檢討。可是做錯的東西通常會被繼續留著,因為還是有人在用。然後,你會發現,做的事情感覺起來越來越沒有成本效益,最後,就會被人家踢出門。

沒辦法,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當你還是一個小公司時,你的流量,你的營收,對你來說都是很傲人的成就。可是當你被大公司購併後,這公司的股本很大,你營收再怎麼多,也只佔他的零頭而已。你的流量對他來說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要做新功能的話,常常是會動輒得咎,不做新功能的話,其實就又會把市場拱手讓人。弄到最後,結果是要大也大不起來,就撐在那邊,有種英雄遲暮的感傷。弄到最後,就只好被賣掉,這會很奇怪嗎?

對小公司來說,很多功能可能幾個人討論一下,就決定要去做了。可是對大公司來說,就不會是這麼簡單。政治的考量很多,而愚蠢的事情也很多。可是面對在裡面的有志之士來說,其實內心也是千百萬個不願意呀。

不知為何,我又想起了呆伯特的老笑話。XD

以下的文字出自呆伯特法則225頁。

了解顧客的主要方法就是跟其他行銷人員坐下來閒聊,話題是如果你笨得會成為顧客,會怎麼做。談話內容大致就像這個樣子:

行銷人員甲:你我也許喜歡裡頭有牛肉的漢堡,可是一般顧客沒那麼挑剔。

行銷人員乙:我聽說有個人喜歡吃燈泡和鐵釘。

行銷人員甲:就是,他們根本不在乎吃進去的是什麼東西。

行銷人員乙:所以可以在漢堡裡加草根、腳指甲以及諸如此類的(因字眼不雅予以刪除),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不一樣。

行銷人員甲:他們甚至會感激我們幫他們省錢。

行銷人員乙:這種市場分析真把我累死了,你要去吃牛排嗎?

行銷人員甲:我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