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裸機的落下試驗/摔落實驗(Drop test)要求

轉自 電子製造,工作狂人 Posted by 工作熊 九月 13, 2011 ----------------------------------------------- DropTest_direction 電子產品在設計及開發階段,都會有個落下試驗(Drop Test)的項目,這個項目基本上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裸機的落下試驗,第二階段是包裝的落下試驗。包裝落下通常是指瓦楞紙箱的包裝落下試驗 ,其最主要目的在測試包裝的運送過程中,不會因為多次的搬運或不小心落地,損害到產品的功能、結構及外觀。 裸機(也就是沒有包裝的情況下)的摔落試驗(Drop Test)目的,是模擬使用者使用時不小心把產品跌落地面時的狀況,雖然一般產品都會在說明書上提醒,產品掉落地面屬於客人的人為過失,不在品質的保證範圍內,但產品在設計的時候總不能隨隨便便掉到地上就壞掉吧。 裸機在做落下測試時,通常無法保證其外觀無損,而僅能驗證產品的功能及內外結構是否可以保持完整。至於落下的高度,就得取決於不同的產品使用環境,比如說有些產品的只要用途是放在桌子上使用,其高度大概就只會定義在76cm;而手持裝置,比如說點菜機、盤點機之類只會拿在腰部或胸前的產品,高度就可以定義到90cm或120cm;如果是那些須要拿到頭部的手機,高度可能就要定義到150cm,甚至到180cm。 至於落下的地面材質當然也要定義囉,一般會定義摔落在水泥地、鐵板、實心的木板或地毯等,當然這些也是根據產品的使用特性而定義不同,總之跌落地面的材質越是堅硬,其等級也就越高。 裸機的摔落一定要使用正式的產品,而且包括必須的附件都要裝上去(如電池),既使一台機器要價一~兩萬塊也得摔,而且一次至少得摔它個5台機器,很傷本吧!但不這樣就無法確知產品是否真的能夠禁得起摔落的摧殘,也不知道在經歷摔落後會有什麼問題跑出來,經常見到的是顯示器破裂、螺絲柱斷裂,甚至是電子零件從電路板上脫離…等問題。當然也可以使用軟體事先模擬出產品內較脆弱(weak)的地方,幫助設計工程師事先補強機構,但每個產品的特性都不盡相同,真要使用軟體來取代真正的落下試驗,需要建立每個零組件的外型尺寸、質量、彈性係數、耐衝擊能力…等特性,還要考慮零件之間的配合強度,光建這些資料就夠你忙得了,我到目前為止還未見過可以100%取代真實落摔的軟體就是了。 而在摔落的面向上原則上應該要隨機落下,但既然是作測試就要訂出個規矩來,所以就有了六個面(Face)、四個棱(Edge)(參考文章最上面的圖片),有的公司會再分出八個角(Corner): 六個面(Face):下面(Bottom)、上面(Top)、右邊(Right)、前面(Front)、左邊(Left)、後面(Rear) 四個棱線(edge):右後棱線(R-R Edge)、右前棱線(F-R Edge)、左前棱線(F-L Edge)、左後棱線(R-L Edge) 真正落下的順序應該要取亂數,但有那麼多產品可以這樣玩下去,我好像老闆的臉已經綠了,所以我們通常會依照下表的順序(Bottom 》Top 》Right 》Front 》Left 》Rear 》R-R Edge 》F-R Edge 》F-L Edge 》R-L Edge),第一台產品從Bottom面開始摔,但第二台產品就從Right面開始摔。基本上如果是手持裝置,我們是開起產品的電源摔的,每一次摔完都要檢查功能、外觀,還要搖一下產品看看有無異常的聲音出現,來確認其內部結構件是否有掉落等問題,然後紀錄問題點,等到所有的摔落測試都完成了,最後才打開產品檢查其內部結構是否正常。 Drop Test table 摔落的過程當中,如果有發現任何的問題,都必須紀錄起來,可以排除的就排除,比如說附件掉落了,要撿起來再裝回去,軟體當機了,如果可以重新啟動就重新啟動,問題排除後就繼續做落下直到完成。 至於,什麼樣的問題出現在第幾次出現可以允收或否?就得看每家公司的政策決定了,因為如果要改善這下落下後的不良,有可能會影響到產品的上市時程,或是產品修改可能必須花費很多的金錢…等,這個就屬於政治的角力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